羅大佺

斑鳩叫,春天到。

斑鳩站在枝頭,「咕咕咕」的聲音,叫醒了沉睡一冬的村莊。

山林醒了,鳥兒嘰嘰喳喳,彷彿在開會討論什麼重大事情;蚯蚓醒了,開始翻鬆土地,農人醒了,在斑鳩的咕咕聲裏,開始下田耕耘播種。

斑鳩,又名雉鳩,是故鄉洪雅山林中一種鳥類動物,頭部灰褐,喉嚨粉紅,羽緣藍灰,尾羽灰白。遠遠一看,很像家養的鴿子。在古代文學作品裏,斑鳩是歷千年幻化、得天地精華的靈性之鳥。《詩經》裏的「吁嗟鳩兮,無食桑葚。」寫的是勸告斑鳩別要貪食略有酒味的桑葚,吃多了要昏醉。宋代歐陽修的「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說的是樹林外的斑鳩在咕咕鳴叫着,春雨過後一樹杏花開得甚是好看。明代陳璽的「香禽自何處,共立枝頭語。喚起曉耕人,西疇足春雨。」說的是一對恩愛斑鳩,穀雨時節呼喚農人快去耕耘的景象。古時候的農人還根據斑鳩的習性來判斷時令,指導農事,「斑鳩咕咕,該種秫秫」,「斑鳩叫喚要下雨」就是指的這個道理。此外,古人還在手杖頭上雕刻斑鳩圖案,送給70歲以上的老人,以示敬老之意。此外,據《食經》、《嘉佑本草》等古醫書記載,斑鳩還有醫藥功能,斑鳩肉烘乾後入藥,有「益氣、明目、強筋骨、治虛損、呃逆」等作用。

斑鳩叫聲有多種。有時單調低沉,有時圓潤洪亮,有時淒婉動人,有時焦躁急促。有經驗的老農告訴我,斑鳩的叫聲和一年四季都有關係。春天叫,是呼喚一年之計在於春,農人應該開始耕耘播種了;夏天叫,是告訴農人莊稼瘋長,雜草也長,要給莊稼除草培育後方可短暫歇息;秋天叫,是告訴其它鳥兒收穫後的田野空蕩蕩的,是個覓食的好地方;冬天叫,是說要下雪了,快備冬糧。在斑鳩的各種聲音中,「咕咕咕」是日常用語,好比人們見面常打招呼「你好!你好!」「咕咕,咕咕」是求偶的歡悅聲。「咕——,咕——」是勞乏之後長長的嘆息聲;「咕咕咕咕咕咕」是急促的焦躁聲時,這時候天就快要下雨了,田地裏幹活的農人得趕緊回家,把晾在院壩裏的衣服和曬在院壩裏的糧食收回家裏。

故鄉洪雅,是個深丘地區。兒時的記憶裏,山林、耕地以及房前屋後,時常都能看到斑鳩跳躍的身影,牠們一般是幾隻幾隻的小群活動,到了冬天,大部分斑鳩不見了蹤影。一到春天,斑鳩又出現在樹林裏。母親告訴我,斑鳩也怕冷,冬天是飛到暖和的地方去了。已經上小學二年級的我反問道,萬一牠是冬眠了呢?沒有文化的母親,一時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冬天故鄉山林的斑鳩少,那應該是一些斑鳩和其它鳥兒一起飛到南方過冬去了。我嗆母親的話語,純粹是叛逆期的意氣用語。

斑鳩是雜食動物,不僅吃昆蟲,也吃高粱、稻穀、麥子和樹上的果實。斑鳩很機靈,在地面上覓食時走一步,停一下,停一下,跳一下,跳一下,飛一下,眼睛不停地向周圍轉動,沒有發現危險才去啄食,遇到風吹草動,立即一個滑翔,飛向空中,同時用嘴裏的咕咕聲和翅膀帶起的旋風給同伴發出危險的信號。

鳥兒棲息的地方是山林。故鄉的山林雜樹居多。槭樹、青岡樹、皂角樹、雞屎樹、藤藤樹,這些樹沒有多大經濟價值,但卻是鳥兒的樂園。麻雀、白鶴、喜鵲、烏鴉、八哥、啄木鳥常常生活在山林裏,斑鳩與眾不同,把巢築在一種叫卷子樹的樹上。

卷子樹也叫烏桕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樹幹彎曲,材質較差,果實像小小的足球,殼白色,可入藥,有利水消腫、解毒殺蟲的功效。

每到夏天,卷子樹枝繁葉茂,開滿黃色小花。斑鳩選擇卷子樹築巢,除了卷子樹枝繁葉茂、隱蔽性強、不容易被發現外,還因為卷子樹是那個年代的經濟作物,不會被輕易砍伐,那樣斑鳩的巢也就不會被破壞了。斑鳩的巢結構簡單,銜一些樹枝和草屑,搭成圓盤狀即可。

小時候爬到樹上掏鳥蛋、捉幼鳥,其它的鳥巢可以連窩端走,斑鳩的鳥巢卻不行,一端就散架,因為結構太簡單了。

斑鳩的繁殖期在夏天,每窩產三至五枚蛋後才開始孵化,孵化期是18天左右,育雛期也是18天左右,雌鳩會挑出一些質量不高的斑鳩蛋扔掉。哺乳期間,雄鳩晚上會值夜班,守護整個鳥巢的安全。而小斑鳩出生後第一個星期會吃奶,奶水就是斑鳩嗉囊分泌出來的分泌物,斑鳩媽媽斑鳩爸爸都有,這一點,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