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牛津疫苗自食其果 歐陸小國靠中俄疫苗反勝

德國在新冠疫情初期,憑藉全國同心抗疫及高效檢測追蹤系統,成為歐洲抗疫典範,然而自從去年底爆發第二波疫情後,當地確診持續高企,維持近3個月的封城仍看不見出路,民怨日漸升溫。更令民眾不滿的是,受制於歐盟集中採購疫苗安排,德國接種疫苗速度遠遠及不上疫情嚴重得多的英國,甚至比不上個別引入中國或俄羅斯疫苗的歐陸小國,不少疫苗注射中心閒置。種種抗疫問題讓德國人自尊心大受打擊,也讓德國政府面臨嚴峻挑戰。

歐盟綑綁採購 本土疫苗輸英

德國至今只有3.5%人口接種了首劑疫苗,2%完成兩劑接種,整體接種率遠低於英國的23.4%。德國疫苗接種緩慢,主要由於疫苗供應量不足。去年中全球開始採購新冠疫苗時,德國政府未有理會專家建議,堅持全權委託歐盟集中採購疫苗,試圖藉此提高叫價能力,並彰顯歐盟團結抗疫,結果卻導致德國要與其他人口少得多的成員國分享疫苗,遠遠滿足不了自身需求。

歐盟集中採購的最大問題在於早期策略出錯,單獨押注在阿斯利康與牛津大學聯合研發的疫苗,其他疫苗購買量不多,但阿斯利康疫苗獲准使用後卻接連爆出產量減少、長者保護力下降等問題,嚴重打亂歐盟疫苗分配。德國作為BioNTech總部所在地,在輝瑞BioNTech疫苗開發過程出錢出力,本應可以輕易取得疫苗,但由於歐盟採購限制,導致德國只能眼白白看着一車又一車的疫苗,由比利時輝瑞廠房運到英國。為提升輝瑞BioNTech疫苗產量,德國政府月初協助BioNTech翻新位於德國的廠房,但從正式投產到出貨,起碼還要數星期甚至數個月時間,難解燃眉之急。

民眾抗疫信心大跌

事實上,德國政府早已為接種疫苗做好周全準備,不但早於12月底已經在全國設置大型接種中心,亦調動大量退休醫護、陸軍及志願者協助接種,但由於疫苗不足,「巧婦難為無米炊」,很多接種中心如今都接近丟空。以東北部港口城市羅斯托克的疫苗中心為例,中心原本有能力每天為1,000人接種疫苗,但現在一星期最多也只能打400針,當地衞生部長伯克哈恩形容情況令人氣餒。

有份在羅斯托克疫苗中心幫手的退休醫生特雷普托表示,他花在等待疫苗運到的時間,比起為他人打針的時間更多。被問到德國是否應該自行採購疫苗,而非參與歐盟集中採購,特雷普托不置可否,但透露他遠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的女兒已經接種首劑疫苗,「我最多可以說,這做法(集中採購)效果不太好。」

皮尤研究中心一項調查顯示,儘管德國人對於自己國家抗疫能力的信心,仍然高於美國人和英國人,但相關比率從去年6月到12月之間,大跌了11個百分點。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