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金英

手上捧讀江燕基先生書內60篇文章,被那些滿溢家國情懷的文字所吸引,時光回到3年前的某個晚上……與江燕基先生的文緣,早在3年前作聯文學交流聚會結下,當時他的《簍》(見圖)剛出版,是《家國情懷集結號》第三本叢書,明珠和我得羅琅老師熱心引見下相遇,我們一見如故,他還鼓勵我倆多寫,並即把手中的《簍》相贈,時光如白駒過隙,眨眼3年﹗抱《簍》雖早,愧對江老師,今始借煮字聊表心意!

初讀《簍》,我就被紫色封面的設計所吸引,這物輕情意重的書124頁,雅致清簡的亮點,為一個大圓點內竹簍圖,青草泥路上有草香四溢氣息,看得出經過一番仔細嚴格的篩選,把心血結晶呈現讀者眼前。感到江老師親切淳厚,勤學不倦,念舊好義,熱愛鄉土,因而造就了他文字上的多元多姿。他雖謙遜稱非科班出身,創作維艱,但並無影響他散文創作之高水準,其另一佳作《芙蓉山下》獲得中山圖書獎。

隨着從故鄉到都城那種陌生迥異的生活,江老師的經歷見聞多了,又有一番對生命的異樣領悟。《簍》的內容輯錄了多篇回顧歲月的文章,深刻敘述昔日艱辛的生活點滴,剖白心靈、論世抒情、解讀書、事、筆墨或淡或濃,都知性、感性兼備,有一層相容並包的大氣息。所寫多篇力作,記敘與故鄉、故土之情,又描述人間美好的情愫,如由衷對往昔好老師的感恩、憶親人、關心社會、說夫妻、記友情等,細膩的文筆,讀來富人情味及啟發。而我最喜歡他所寫一篇,以《簍》作意象:砍根竹子削成篾片,篾片柔柔,細將篾片織成簍。簍,肚大口小,肚大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口小如訥,可納古今中外籌謀。身背一簍闖天涯,五湖四海浪蕩遊。歲月悠悠,憂患苦愁,年序滾滾向東流,風風雨雨不停留,歡聲笑語和羹煮,鹹漿濁淚簍中囚。天圓地方小竹簍,載地承天競風流。簍,既是歡愉之簍,也是危難之簍;既是苦澀之簍,也是奮發之簍。

說得好﹗這卓越的意象,帶我穿越歷史、縱橫時空,感億萬蒼生,無所不容,善哉!大簍如中華的砥柱,小竹簍有民族的苦辣甜酸;大、小竹簍的今昔,深重而給我帶來正能量。《簍》的文字是出色的,江燕基嘔心瀝血的構思,意念敏銳鮮活,視角富於個性,題材真摯地反映人生,令人感到他努力耕耘,生活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