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賜是北大出了名的長跑健將。受訪者供圖

從香港到北京,是北大港生徐天賜走出自己舒適圈的第一步;從學校到貧困地區,是徐天賜走進內地基層工作的又一步。不同於大部分香港和內地學生「不斷向上」的職業目標,徐天賜卻有這一番「持續向下」的人生願景——他想深入內地基層,渴望了解祖國最深沉的脈息。對於每一次選擇和跨越,徐天賜認為都是一個從0到1的學習過程。而他跨越方式尤為獨特,那就是不停地——奔跑。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寶峰、伍依然 北京報道

今年22歲的徐天賜是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外交專業2017級學生,他還是北大長跑隊的一員。2017年,還在讀高三的徐天賜就獲得了全港越野精英賽的冠軍,在跑步方面展露極強的天賦。離開香港到北大讀書時,徐天賜仍然堅持訓練參加比賽。靠着比賽獎金,他在大學期間「除了學費之外,就沒有再問父母拿過一分錢」。在徐天賜眼中,獨立是成年男生應有的品質。

「剛來北京時人生地不熟,沒有什麼組織,也沒有什麼依靠。」徐天賜說,機緣巧合之下,他參加了香港專業人士協會舉辦的新生迎新營活動,這也開啟了他走進貧困區、走向基層的道路。

調研脫貧經驗 體會貧區不易

每年暑假,香港專業人士協會都會組織在京港生去北京的不同部門實習。2018年,徐天賜得以在北京市政府下屬的事業單位——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的農村發展中心實習,主要是奔赴郊區考察調研。

實習期間,他了解到幹部要如何發揮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作用,比如通過提供技術和專家等資源,幫助農民養殖蜜蜂,釀製蜂蜜賣到市場,並實現效益最大化,幫農戶脫貧。這個蜂蜜產業脫貧的經驗讓徐天賜印象深刻。如今,北京地區已經沒有貧困戶了,徐天賜說:「從國家層面去看事情,視野絕對是不一樣的。」

從內地學校和社會機構組織的各種活動中,徐天賜不僅開拓了眼界,還得到了深入貧困區觀察的機會,加深了對基層工作的認識和理解。在一次北京大學招生組去廣西招生的宣講活動中,徐天賜參與其中,去了中國南部邊境地區——防城港,他看見當地孩子在簡陋的學習環境中的高強度學習狀態時深受震撼,「我沒有過這樣的經歷,」徐天賜說,廣西孩子與自己上學的環境形成強烈對比。徐天賜深刻認識到貧困地區的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對他們來說,教育是實現人生轉型的唯一途徑。

冀從事基層工作 融國家發展

這些在基層看到的東西,對基層生活的認識,讓徐天賜更想深入了解國家的發展。目前在讀大四的徐天賜規劃,未來要考公務員,進入政府或事業單位工作,「希望有機會從事基層工作,從公務員的角度去了解國家的發展。我覺得這對於香港青年來說是特別特別棒的經歷。」徐天賜說,現在深圳已經有11個崗位允許港籍學生報考,他相信「以後機會會更加多,所以就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