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公共廁所作為故事的藍本,讓孩子從不同的情境裏面多角度思考空間中用家和其他「隱藏人物」的體驗和感受,從而設計出優化公共廁所的設備。此活動由AaaM建築設計工作室以及創科團隊鐵布仨攜手帶領小五到小六的孩子從經常接觸的空間介入,延伸探討產品的設計怎樣影響着每個生活細節。「我相信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而公廁正是常去的地方,它反映人跟人之間隱藏的關係,也體現了人的公德心和社會的文化。」AaaM建築設計工作室創辦人之一蕭健偉認為公廁具有代表性,能幫助孩子從別人的角度感受。而鐵布仨聯合創辦人及工程師丘偉鋒則希望透過展示人們日常微小的動作,讓孩子了解背後的原意,也藉此抓住人不同的痛點,從而更有針對性去解決問題。
學生許津瑋是活動參加者之一,他在疫情中尤其感受到媽媽的辛勞。「媽媽每次回家都需要清潔很久,什麼都要擦一遍,我希望設計能夠減少她在清潔上所花的時間。」許津瑋與同學們一同創作出UV隨身物品消毒盒和全方位智能廁格,兩個產品都可減少用家在上完廁所以後,因為接觸公共物品而感染細菌的機會,而媽媽就成了他靈感來源之一。「活動導師除了教我們設計和編程的知識,也鼓勵我們多在不同角度思考。」許津瑋說。而其學校老師劉兆基認為活動除了呼應同理心的主題,也培養學生有更高的思考層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