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評論認為,《騎士的獻祭》是那多繼《十九年間謀殺小敘》之後的創作新峰,打開了中國社會派推理寫作新格局。
那多也坦言近年來,可能東野圭吾對他影響較大:「我覺得好的懸疑小說、犯罪小說,可能還是得要情感來支撐。當我們回憶一部無法忘懷的作品,先出來的往往不是具體的情節,而是一種情感式的感覺:這本書給你留下了一種什麼樣的情感?這種情感式的感覺是通過什麼人物來傳遞的?你第一時間想起的,會是這種感覺以及給你這種感覺的相關人物。我現在追求的就是小說能夠給人留下這樣的情感衝擊。」
他說自己在閱讀懸疑小說時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期讀的多是像丹.布朗這一類歐美當代懸疑小說,「那時我不太能讀得進日本懸疑小說,對我來說,讀起來很累,因為它實際上是讀者和作家之間不太公平的智力遊戲;對於歐美當代懸疑來說,它是動態的且案子是不斷推動的,不需要想,跟着跑就可以了,讀起來很爽。」
直到有一天那多讀到東野圭吾的《白夜行》感覺很意外,「因為它也是動態的,是可以看到兇手如何成長的和如何不斷地犯罪,雖然它動得比較慢,但在此過程中,你可以看到其他東西,包括人的情緒變化和社會的擠壓。之後當我回憶歐美懸疑小說時,有時候只能記住一個梗,甚至是什麼都記不住,但回憶《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這些作品時,我的腦海裏留下的東西要更豐富,關於人物和某種情緒,它的留存要多,所以,此時我的創作開始往社會派轉,因為作為一名作者,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讓人記得久一點,但出於我自己對歐美快節奏的喜愛,所以我的小說是界於兩者之間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