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中醫為什麼總是說陰陽平衡?中醫養生學從陰陽對立統一、相互依存的觀點出發,認為臟腑、經絡、氣血津液等,必須保持相對穩定和協調,才能維持「陰平陽秘」的正常生理狀態,從而保證機體的生存。無論精神、飲食、起居的調攝,還是自我保健或藥物的使用,都離不開陰陽協調平衡,以平為期的宗旨。

人體生命運動的過程也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體內的多種多樣的新陳代謝,都是通過陰陽協調完成的。體內的各種矛盾,諸如吸收與排泄、同化與異化、酶的生成與滅活、酸鹼的產生和排泄等,都在對立統一的運動中保持相對協調平衡,而且貫穿生命運動過程的始終,從而使體溫、血糖、血脂、血中ph值等內在環境因素都相對穩定在一定的生理範圍內,保持人體本身陰陽動態平衡。

與此同時,人體通過陰陽消長運動和大自然進行物質交換,攝取周圍環境的物質,水、空氣、食物等供應機體需要;又把機體所產生的廢物排出體外,維持人與大自然的協調平衡。所以,人體就是一個陰陽運動協調平衡的統一整體,人生歷程就是一個陰陽運動平衡的過程。

掌握生命活動的規律,圍繞燮理陰陽進行養生保健,使其達到陰陽平衡,乃是中醫養生理論的關鍵所在。

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之間的運動變化而生成的,而且在五行之間存在相生和相剋的「生剋制化」的聯繫,從而維持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和人體生理的協調平衡。

人類要健康長壽,就必須遵循物質交換的平衡協調的規律。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人的生命活動過程中,由於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使體內某些元素積累過多,或某些元素不足,出現元素平衡失調,導致疾病和早衰。當前很多非感染性疾病,大多與元素平衡失調有關。

例如,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症的產生,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生命經常處於對稱、協調、動態、穩定、平衡狀態,人體的對稱失調、失衡、失穩是導致人體生理功能低下和早衰、疾病的重要原因。

因此,健康活力獲得的關鍵,在於調節和調動自身生產的積極因素,克服對稱失調,達到協調平衡,就能增進健康和長壽。根據相對醫學的研究,有的學者提出交替運動鍛煉保健法。此法是一種使人體各系統生理功能內部或生理功能之間交替進行鍛煉以克服偏用偏廢,達到自身協調平衡的健身運動方式。

例如,「體腦交替」,它既可使體力增進不衰,又可使腦力健旺;「動靜交替」,它可有效地調節人的全身臟器活動恢復正常平衡;「上下交替」,可以增強機體的機敏性、靈活性、反應性,減少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左右交替」,可以調節失衡的機體的生理功能,「前後交替」,可以預防和治療某些腰腿病,避免老年人下肢活動不靈,行走不穩。■香港註冊中醫師 楊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