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儀大讚很多青年科創人員積極性高。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創研院成科研基地 策發統籌辦助校友創新創業

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推進區內「9+2」城市相輔相成、互補互惠地發展,在科創與青年教育方面,香港的大學以獨特的科研優勢,為灣區輸送科技新鮮血液,再結合區內的產業轉化基礎,可望讓更多科研成果「落地」惠及大眾。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陳偉儀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透露,針對大灣區相關發展,今年中大新成立了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及「大灣區策略發展統籌辦公室」;前者已入駐兩個應用工程團隊,將成為中大於灣區的科研基地,後者則焦點處理兩地規則制度的問題,幫助中大師生校友打通壁壘,投入於灣區創新創業。■香港文匯報記者 郭虹宇

陳偉儀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笑言,中大對灣區平台的發展趨勢「有先見之明,有前瞻性」,早年已相繼開展多個項目(見表),牢牢抓住當中機遇。而隨着推進大灣區建設愈見成熟,他透露,中大今年特別新設立了中大深港創新研究院(福田),進一步鼓勵創新研發,希望發展成新的科研基地。目前研究院已入駐兩個由中大工程學院教授帶領的科研團隊,其中一個團隊研究方向為外科手術自動化機器人及工業機器人項目,可說是此方面的「先導者」,該項目應用性強,估計未來較快可以有初步成果。

灣區資源機遇 破港科研困境

而在行政層面,陳偉儀指,中大亦特別新成立了「大灣區策略發展統籌辦公室」,相信是「全港大學第一個統籌深港資源的中心基地」。他表示,新辦公室旨在打通灣區與香港運行規則的壁壘,做到灣港機制有效對接,運行規則的銜接無阻,有效統籌灣港兩地的人才、資金資源,無論是牌照、招聘、甚至是法律相關資訊和辦理事務都可一併幫忙解決,更有效滿足中大師生校友於灣區創新創業的需求。

陳偉儀提到,要大力發展創新科技,香港面對很多挑戰,「始終人手不夠,資源有困難,無資金支持,沒錢購買大型機器等」,而透過大灣區帶來的投資者、人手、場地等資源與機遇,這些都可望一一克服,一舉打破在港科研的困境。此外,灣區市場龐大,無論是什麼類型的科研項目都可找到合作機構,而且對科技的需求亦相當大,「最重要的是,各地政府大力支持創科產業的發展」,地方政府積極「給錢,給地」,全力支持具實力的大學進駐,以及科創產業落戶。他強調,政策快速落實配合大學科研需要,絕對是推進研發,建立創新科技中心的關鍵,例如科研資金「過河」政策,大學創科界原本預計要花費較長的時間才可實施,但能在短短一年內就能順利完成,正是因為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配合。

陳偉儀讚創新氛圍積極

陳偉儀特別關注大灣區的創新氛圍,大讚很多青年科創人員積極性高、心態正面、願意搏命奮鬥,「科研始終要經過一個好長的過程,既悶又長,一定要有毅力有積極性,保持着熱愛科研的心才能做到」。他又提到,中大深圳研究院年前成立的眾創中心,便是希望對此等熱心的中大青年校友,提供「一條龍式」創業支援;當校友的科研創業項目獲選後加入中心後,每兩年會按團隊、企業發展情況考慮是否升級,由剛開始創業、校方會給予較多援助及免費提供辦公室的level 1,逐步發展至較為成熟、產業落地的level 3,幫助初創公司完成「BB仔長大至成人的過程」,助力整個創科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