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知中學副校長黃麗燕(右二)認為,在內地唸書,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盼港與其他城市合作 港人放下成見為灣區出力

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並充分運用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生活。香港文匯報昨日就此訪問多名有意到內地升學的香港高中學生,他們均對大灣區發展前景抱有希望,更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間的蓬勃發展嘖嘖稱奇,並期望香港能夠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發揮各地所長。亦有學生提到,希望港人能夠放下成見,以更開闊的思維去接納不同內地文化,共同為建構大灣區出一份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家發展重點之一,致力打造成為集創新科技、金融經濟等多重發展於一身的世界級城市群。創知中學中六生李向陽表示,有意在明年報讀清華大學,未來或會朝經濟、金融相關專業發展。

他表示,國家整體實力正不斷提升,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雖然中國與西方的經濟體系不一樣,但內地的經濟情況較其他地區更穩定,而內地龐大的經濟市場更是吸引外資企業進駐的原因。

他舉例,內地網上購物風氣盛行,其虛擬、實體經濟的蓬勃發展更給予世界一個啟示。

深圳對港青蘊含龐大機遇

李向陽提到,深圳以前恍如一個落後村落,惟這些年來不停進步;而在粵港澳大灣區政策下,更致力成為國際創新中心主力的一部分。他表示,對香港青少年來說當中蘊含着龐大機遇,而區內各地方政府也相繼對港人推出相應政策,供不同專業人士能夠在大灣區內找到合適的工作。

他認為,與世界各地類近的灣區經濟多由單一城市帶動相比,粵港澳大灣區由不同城市組成,由香港、深圳、澳門、廣州等城市「多核發展」的情況,可以各司其職,發揮強項。香港的發展較其他大灣區城市更早、更成熟,故供人才的發揮空間或會出現飽和情況,若大灣區能夠實現人才自由流動,對年輕一代以至各個城市來說均是好事。

見深經濟起飛 盼港急起直追

該校另一名中六生陳清濤則期望進入北京大學就讀政治相關學科。他表示,早年曾經前往深圳,「當時並不太覺得深圳像一個經濟特區,惟這些年來可以看見,深圳的經濟急速起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舉例指,在內地「飛的」用電子支付、坐高鐵只需要拿身份證而不需實體票,故希望香港也能在應用技術方面能夠急起直追。

大灣區各個城市的發展都非常迅速,能夠給予香港青年大量的機遇。惟陳清濤提到,香港近年出現兩極化的情況,部分人對於內地的負面印象根深蒂固,故他期望畢業後能夠成為香港與內地、市民與政府之間的溝通橋樑,讓更多港人能夠了解內地城市的長處。「有部分人或覺得香港與大灣區發展毫無關係;但其實換個角度看,香港若能積極投入大灣區發展事業,絕對有利香港青年北上發展個人事業。」

面對深圳的急速發展,同校的中五生黃子倩感嘆道,「深圳給我感覺是個永不停息的城市!」對生物科技感興趣的她更留意到,深圳正致力發展成為國際創科的大平台,比香港更能包容許多的新興產業。

黃子倩舉例指,內地政府給予生物科技許多資源,「我最近看了一篇有關生物科技公司的評選,看到內地政府為這些公司提供融資、政策方面的支持,讓它們能夠更好地建立起來。」

她又指,自己曾到大灣區內的機器人公司參觀,從工作環境、個人福利等各種待遇可以看見,公司、政府均為吸引人才而投放了大量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