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瓊 香港浸會大學訪問教授

特首林鄭月娥將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去年的施政報告主要集中在房屋政策、教育、醫療、交通等。然而,經過反修例風波的衝擊,再加上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香港對外交通大部分停頓下來,本地商業活動也隨着「限聚令」而停擺。政府動用公共財政儲備支援企業、保就業,更向全港市民派發現金一萬元紓困救急。

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5個月開支 3,601 億元, 收入 1,275 億元,錄得赤字 2,326 億元。錄得赤字主要原因是稅收滯後,以及防疫抗疫支出大幅增加所致。截至 8月底,財政儲備為 9,277 億元,較 2018年底的11,619 億元減少了2,342億港元。2019 年香港 GDP為 2.52 萬億元,公共財政支出為 5,377 億元,約佔 GDP 的 21.3%。今年為應付疫情,政府先後推出兩輪防疫抗疫基金共約 2,900 億元,達 2019年香港 GDP的一成。全年財政赤字由預算的 1,391 億元增加到 2,766 億元,即佔 GDP 的 9.5%。

自7月實施香港國安法以來,本港社會已趨向穩定,疫情亦逐漸受控,但本港對外交通仍未完全恢復,「限聚令」仍未放寬的情況下,很多商業活動未恢復,失業情況仍很嚴重。

派錢難解困 須轉型求存

就業統計顯示,香港的失業率已由去年中的 2.9% 上升到今年中的 6.1%,就業人數減少了 14.47萬人,這是在「保就業」下的數字,實際失業人數應該超過40萬人。其中影響最大的是建築、進出口貿易、批發、餐飲服務、旅遊住宿服務等。

去年訪港旅客仍有5,591 萬人,今年頭4個月只有350萬人。也就是說,如果到年底本港仍未開關,全年只有約1,000萬人訪港,受影響最大的是航空業、 酒店旅遊業、飲食業及零售業等。

在疫情下,大多數經濟社會活動被迫停頓,香港社會的承受力已到臨界點,再也不能靠臨時的派錢來解決問題。目前特區政府必須迅速採取措施,重啟經濟社會活動,令香港重新走上發展之路。

政府上兩輪的防疫抗疫已經從公共財政中投入 3,000 億元,這只能解一時之困。如果再大手派錢,外匯儲備將大量縮水。有人疑問,外匯儲備要留多少?其實也沒有準則。然而,如果香港要繼續維持亞洲區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就要保持外匯自由進出及港元的自由兌換。否則,上海就可能取代香港。因此,我們要確保國際社會對香港有信心,相信香港的外匯儲備不會大量流失,也沒有恒常性的財政負擔而導致外匯儲備大量減少。

香港要扭轉劣勢,只有重啟經濟一途。但是,在未有疫苗、疫情未徹底受控之前,社會運作已經發生極大變化,我們不能期望回到從前。

我們的生活方式改了,社會活動方式改了,交易方式改了。因此,要從改變經濟結構着手,一方面鼓勵企業加快經營方式轉型,另一方面通過政府引導及資助,建立彌補目前供應短板的經營及服務。

重啟經濟第一個面對的是,如何恢復開放關卡,對於香港這個外向型經濟是最重要的。而重新開放關卡,恢復人貨交流,疫情控制的成效是關鍵。目前最有條件恢復來往的自然是內地,其次是日韓、澳紐及東南亞個別國家和地區。歐美疫情又有新一輪爆發,要嚴加檢疫限制;迅速建立互通健康碼是第一要務。

但有一些行業仍要捱起碼半年,例如外出旅遊、高級酒店等,只好轉型求存,要調整價格招徠新客源,而且會淘汰一部分,這些調整不能避免,不能單靠政府補助勉強維持生計。

創造新業務新就業崗位

那麼,香港如何創造新的業務發展及就業需求呢?

香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有些以支持製造業為主的服務,如物流、資訊、創意設計;有些是提供最後消費品的,例如傳統零售業;香港人日益提升生活質素,旅遊、健身、美容、養生也是重要的服務業。

一直以來,政府依靠市場主導發展新產業,以致新產業發展困難重重,例如租金昂貴令新產業背負沉重負擔。另外,香港人口老化,卻始終未建立一套養老制度。

但養老業發展面對不少困難。第一,養老服務不夠多元化。不同年齡、家庭狀況、經濟背景的老年人需要不同服務,香港社會服務機構只照顧較基層的老人;私立院舍主要照顧自費入住老人,服務覆蓋面很窄。

第二,養老機構面臨用地不足問題。香港土地資源稀少、且被高度壟斷,政府早就應該把養老用地納入解決土地房屋規劃之中,就像學校一樣進行土地劃撥使用,免養老機構捱貴租。可行的方法是在設計興建公屋、居屋以及在審批私人住宅用地時附加養老設施。

第三,養老業缺乏管理人才及醫護人員,需加強基層護理人才訓練及供應。養老業的專項服務,需要特殊技能,依賴目前醫護專業團體採用的傳統監管、培訓及供應,造成發展障礙。現在可以利用抗疫基金建立新養老機制,從培訓、資歷、院舍用地等方面着手,吸納失業人士,開拓服務,為香港人創造一個良好的養老環境。

另一個疫後發展方向,是把香港提升為生活真正數碼化的智慧城市,政府處理公務、市民服務建立簡單的數碼化處理。各種交易不能再停留在已經落後、單一的「八達通」經營模式,而要形成多元、互通的虛擬交易體系,這是一個大工程,政府正好吸納大量就業困難的大學畢業生,推動香港更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