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永年在發表演講。 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望賢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 在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成立儀式上,「全球化與深圳未來四十年」研討會召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講座教授、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事會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長唐傑分別就「世界向何處去」、「中國向何處去」、「深圳向何處去」三個專題發表演講。

鄭永年指出,今天的世界正經歷着從超級全球化向超級民族主義的大轉型。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的超級全球化在創造了巨大財富的同時也造就了西方社會的收入和財富分配的不公和社會的大分化。社會治理的失敗導致了西方右派民粹主義的崛起,表現在外交上就是美國(和西方)超級民族主義外交政策,反映到中美關係上就是美國強硬派對華發動的貿易戰和冷戰。

他認為,中國回應美國「圍堵」和「分化」的最有效方法是通過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實現可持續發展,在此基礎上繼續承擔大國責任,通過和世界的對話,粉碎美國的兩極化企圖,構建一個多元化、多極化的世界新秩序。

他指出,當前中國提出「雙循環」發展戰略,但在廣東、浙江等以外向型經濟為主的地方,不能一刀切,還是要以國際大循環為主,兼顧國內大循環,粵港澳大灣區是國際和國內大循環很好的結合點。而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中,香港的主要優勢在於金融和教育,但是本身發展空間不大,未來的發展潛力取決於在多大程度上融入進大灣區。「主要的阻力是行政體制方面的阻力,需要通過改革治理制度進行突破。」 他建議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一個內部版的歐盟,「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國兩制三關稅區,但是歐盟是20多個國家20多個關稅區,他們如何整合融合,有很多經驗可以學習。」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