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作出新的重大決策部署,從深化立法領域改革等方面,明確了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點任務。
張小雙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立法會議員吳傑莊接受本網採訪表示,香港同時面對新的國際經濟形勢和全球投資趨勢,應如何持續並高質量地吸引投資,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
唐王心
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創新提升服務貿易,全面實施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鼓勵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
唐王心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將「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列為「七個聚焦」之一,提出了文化領域深化改革的根本目標和重大任務。對此,多位專家向香港文匯報表示,《決定》彰顯了文化的人民性。這不僅要體現在公共文化服務持續滿足人民高水平需求上,還要體現在人民群眾在文化創新創造等多個層面所發揮的主體作用上。未來,需繼續激發全民族的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積極培育文化新型主體、新型業態、新型消費模式等,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
文匯報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進一步部署「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推動高水平開放。《決定》較大篇幅提到金融開放措施,專家表示,下一步金融開放應主動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增加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見性,以推進制度型開放吸引中長期國際資本來華展業興業;香港將繼續發揮中國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的作用,在中央政府支持下成為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以及中國境外最大的人民幣資產交易市場。◆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文匯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去年發布的「2023年度十大反腐熱詞」中,「新型腐敗和隱性腐敗」位列其中,指的是腐敗手段較傳統腐敗、顯性腐敗呈現隱形變異、翻新升級的特點,如通過「影子公司」「影子股東」「虛假交易」「期權腐敗」「政商旋轉門」等方式掩蓋權錢交易,手段更趨隱蔽,發現和查處難度加大。
文匯報
《決定》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張赤東認為,與二十大報告所提出的「形成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相比,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創新相關的改革命名為「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這可以體現出中央對推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進一步深入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已有更加清晰、明確的戰略清晰度。
文匯報
作為一名「90後」,陳立在電話裏笑稱,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時他尚未出生,但時常從父母的講述中聽到改革開放為家鄉寧波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寧波有着扎實的製造業基礎,再加上港口資源,商貿十分發達。」趁着改革開放的東風,陳立的不少親戚都做起了機械零部件的小生意,通過努力一步步改善了家庭生活。而他也在耳濡目染中,對機器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文匯報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在農村。《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簡稱《決定》)中,農業農村改革佔很重分量,專門有一章對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作出系統部署,明確了農村改革的重點任務,提出健全推進新型城鎮化體制機制,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措施。專家表示,長期以來,國內城鄉二元結構(指以社會化生產為主要特點的城市經濟和以小農生產為主要特點的農村經濟並存的經濟結構,編者註)是制約要素平等交換、自由流動的主要阻礙,也是制約我國經濟發展、收入分配和公平正義的制度性下行力量。要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藩籬,圍繞「勞動力、土地」兩大關鍵要素的體制機制改革或為重中之重。◆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郭瀚林 北京報道
文匯報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主席吳學明提出,香港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聯手合作,讓國際高端人才群體意識到,到了香港就等於可以享有整個大灣區的發展機會,這樣將破解香港地方相對狹小、市場空間相對較小等短板,大大提升香港對國際高端人才的吸引力。「香港可以借助大灣區完善的交通網絡和產業資源,為國際高端人才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多樣的職業路線選擇。」吳學明還指出,廣東很多城市可以發揮香港「後花園」的功能,為國際高端人才提供更多休閒度假和娛樂選項,增加生活宜居性。
文匯報
財經評論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指出,中國經濟總量全球第二,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上海只有不斷鞏固提升金融中心地位,提高國際排名,方能與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相匹配,這也是中央賦予上海的重要使命。
文匯報
除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外,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長時衛幹、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副總裁李守宇、深圳市優必選科技首席財務官兼董秘張鉅,及逾500名科技企業、投資機構和創新產業的專家們昨日蒞臨峰會現場,圍繞「投資科創,釋放新質生產力」的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文匯報
顯示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