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加快創科產業落地 增強香港競爭優勢

2025-11-21 04:48:19 評論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新田科技城創科產業發展規劃概念綱要》,預料每年將為香港本地生產總值帶來2,500億元以上貢獻,提供超過30萬個全職崗位。《綱要》勾勒出一幅清晰的產業藍圖,更體現了香港在國家「十五五」規劃下,積極轉型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決心與路徑。《綱要》目標清晰,緊扣香港獨特優勢推動創科產業在香港落地,重視提速提效和與深圳優勢的結合。從「南金融、北創科」的空間布局,到「三紐三帶」的功能設計,再到「有為政府+高效市場」的開發模式,新田科技城正在築巢引鳳,成為香港培育新質生產力、實現經濟結構深度轉型的關鍵載體。

首先,《綱要》明確提出三大發展定位:提供原型和中試、小規模量產空間;發展本地優質創科產業;匯聚全球創科資源和人才。這些定位精準回應了香港長期以來「科研強、產業弱」的結構性短板。過去,大量科研成果止步於論文與樣機,難以在香港本地實現產業化,主因正是缺乏中試與小批量生產的物理空間與制度配套。而新田科技城專門預留「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全鏈條支持空間,正是對這一痛點的直接回應。這種產業化路徑既契合香港土地稀缺的現實,又發揮其研發實力雄厚、高等教育資源密集的優勢,有助於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並為後續對接大灣區製造能力奠定基礎。

其次,《綱要》提出的「三紐三帶」空間布局,串聯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機械人、微電子與先進產業三大發展,與行政長官新一份施政報告和《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提出的方向一致,展現出高度的戰略協同思維,同時亦有着與深圳深度融合的戰略思維。特別是河套樞紐與深圳福田、皇崗創科生態圈的無縫對接,使新田科技城天然具備「一園兩區」的獨特優勢。正如廠商會會長盧金榮所言,此舉可讓香港優勢工業與園區科研成果無縫銜接,推動傳統產業升級,善用「港研」提升「港企」競爭力。

再者,政府考慮成立專屬公司、引入市場力量共同開發,體現了發展理念的革新。這樣既能加快開發節奏、優化成本結構,又能吸引專業機構參與規劃與營運,提升整體效率與國際競爭力。這種「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的思路,正是打造高效創新生態系統的關鍵,將極大增強企業與投資者的信心。

此外,香港應充分發揮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打造「創科+金融」融合生態。透過優化上市規則,吸引更多硬科技企業在港進行IPO或第二上市。當融資便利性與產業配套並行,必能大幅提升創新企業落戶香港的意願,使香港成為科技企業成長壯大的理想搖籃。

《綱要》對人才的重視貫穿始終。除了規劃逾30萬個職位、5萬伙住宅及6,400個人才宿舍,更強調營造有利全球人才落戶的制度與生活環境。香港作為普通法管轄區,在國際規則銜接、知識產權保護、多元文化包容等方面具有內地城市難以替代的優勢。若能結合本地頂尖大學資源,與深圳共建聯合實驗室與交叉培養機制,並提供具競爭力的稅務與簽證政策,新田完全有潛力成為「灣區硅谷」,吸引海內外頂尖科研團隊與初創企業集聚。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