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基金建議整合路線規劃 避免香港在區域競爭中遭邊緣化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一份鞏固香港航空樞紐地位的研究報告,建議利用現有和規劃中的鐵路線,興建直接連通港深機場的「機場聯絡線」,將香港機場接入國家及大灣區的空鐵聯運「朋友圈」,估算聯絡線總造價香港段580億元(港元,下同)及深圳段220億元,50年內可為香港帶來870億元及為深圳帶來240億元的經濟效益現值。團結香港基金總裁李正儀指出,機場聯絡線是香港融入國家「空鐵聯運」戰略的關鍵一步,其意義遠超交通建設範疇,更是香港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避免被區域發展洪流邊緣化的戰略抉擇。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團結香港基金《以鐵為脈 連通灣區: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研究報告建議,延伸港深西部鐵路,構建機場聯絡線連接香港國際機場至國家高鐵網絡。具體方法即延長預計於2035年通車的港深西部鐵路,從規劃中的深圳前海終點站延伸至深圳寶安機場,並將其香港終點站由洪水橋延伸至香港機場。此聯絡線可將港深機場之間的行程壓縮至約40分鐘,遠較目前約需160分鐘的客車直達、約95分鐘的鐵路接駁及約70分鐘的快船服務為短。
現行港深機場連通需多次接駁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及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總監葉文祺介紹,機場聯絡線經深圳寶安機場把香港機場連接國家高鐵網絡,將港深機場之間的行程壓縮至約40分鐘,與同樣連接機場樞紐的上海市域機場線及未來廣深第二高鐵「看齊」,成為港深機場之間一條穩定、可預期、全天候運作的專屬通道。而現行的交通方式普遍需要多次轉乘,加上冗長的行程時間,導致兩小時內的最短轉機時間無法實現。
他認為,機場聯絡線可將香港從地理末端轉型為大灣區空鐵聯運核心節點,惟報告強調,關鍵在於延伸段需同步推進,力爭於2035年投入運作,從而盡量縮短與廣深第二高鐵通車的時間差,避免香港在區域連通性方面再「慢半拍」。
應對廣深第二高鐵投運影響
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指出,國家在「十四五」交通規劃中將推進「空鐵聯運」列為核心目標之一,推動機場與鐵路站之間實現基建設施共同規劃和設施共享,打造無縫銜接的旅客體驗。大灣區也積極響應這項國家戰略,提出並建造廣深第二高鐵,預計可於2035年前投入營運。屆時來往廣州白雲及深圳寶安機場之間的時間將縮短至約40分鐘,從而重塑大灣區內的客流走向與航線布局。團結香港基金的報告提醒,新的出行習慣與營運模式一旦建立,將根深蒂固並難以逆轉。
葉文祺直言,「時間是香港最大的挑戰」,若未能把握2035年廣深第二高鐵通車前的關鍵窗口,同步完成機場聯絡線,香港將面臨被排除於灣區「軌道上的機場群」之外的風險。這不僅會導致三跑系統運力閒置,更可能使香港從區域樞紐淪為交通孤島,動搖香港長遠競爭力根基。
除了避免在區域競爭中被邊緣化,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主管梁躍昊指出,機場聯絡線將從兩方面在大灣區航空市場「把餅做大」,而非只在區內機場之間「分蛋糕」。首先是誘增客源,即透過服務改善及提升可達性,增加旅客出行意慾;其次是轉機客源,即透過構建港深轉機樞紐,留住原本可能經其他海外航空樞紐轉機來往中國內地的旅客。
更好實現港深雙城商業核心
報告還列舉了部分具體措施及影響,如透過站點的不同配置,例如在欣澳設站連接東涌線,機場聯絡線將構建往返機場的替代通道,大幅提升鐵路網絡的韌性。此舉不僅能便利新界西居民快速抵達機場,更關鍵在於串聯北部都會區、大嶼山及維港都會區,實現三大戰略區域的高效整合。
此外,更可實現港深雙城商業核心——中環與前海的快速對接,加速人才、資本與技術的雙向流動。透過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與深圳科技創新樞紐緊密結合,助力內地企業拓展市場、走向國際,進一步提升香港在大灣區及國家發展格局中的獨特功能與貢獻。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