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是香港市民行使公民權利、盡公民責任,為香港投票選出第八屆立法會共90名議員的重要日子。有別於完善選制前泛政治化的選舉,從第七屆立法會開始,大家都在愛國愛港立場下,讓候選人拚政綱、拚往績、論能力高低,在優中選優,正因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七屆立法會的4年會期內通過130項法案,解決眾多老大難問題,優質選制誕下高質議員及議會,正正印證《「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論述。香港是我們共同的家,第八屆立法會選舉如火如荼推進,大家要用好手中的一票,延續白皮書中的真民主精髓,在161位愛國愛港候選人中優中選優,選出能夠代表香港各行各業一同建設香港更美好未來的代議士。12月7日大家踴躍投票,正是我們熱愛香港、建設香港的最好表達方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康敬、嚴鍇華
「新選制是為民而設。」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未完善選制前,政治爭拗對社會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沒有好處,過去香港累積了很多深層次的經濟和民生問題,而非政治爭議。
陳弘毅:表達對前途有信心
完善選舉制度後,立法會可專注於市民關注的經濟、社會、民生議題,同時香港也能在大灣區發揮更好的角色。他提到,從市民角度而言,投票非常重要,可通過競爭選出合適、稱職、表現優秀、獲市民認可的議員。而市民出來投票,一方面體現出願意參與建設香港未來,另一方面也表示對候選人、對香港前途有信心,這對候選人是很大的鼓勵,所以市民應更加積極投票。
譚錦球:挑人才找思路打基礎
全國政協常委譚錦球表示,新選制下,立法會選舉徹底告別了政治對抗,是為香港發展、民生解困,挑人才、找思路,同時也是為行政立法良好互動打基礎。一是「挑人才」。參與立法會投票選舉,就是用好手中一票優中選優,把更有才華、更有開創性、更有服務市民熱忱的人才送入立法會。參與投票的市民越多,優中選優的競爭就更大,就更能把最好的人才選出來。
二是「找思路」。市民投票是在為香港篩選更優質的政綱。誰的政綱更能令香港經濟發展,更能發揮香港優勢、服務國家戰略,更能幫助市民解決切身民生難題,選舉過程就是一個市民思考香港未來的過程,就是為香港尋找發展良方的過程,參與投票的市民越多,更優質的政綱就會更易脫穎而出。
三是「打基礎」。好的發展良方,需要行政、立法通力合作來落實、執行。此次立法會選舉,就是凝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民意,參與投票的市民愈多,代表對立法會工作支持的民意愈大。
穆家駿:立法會議事提質提量
「新選制是民心所向。」全國青聯常委、香港青年大專學生協會總幹事穆家駿表示,猶記得舊選制下的立法會,總有部分反對派議員政治先行,肆意拉布、流會,導致眾多民生議案和撥款一拖再拖,政府施政備受阻滯,市民更是怨聲載道。而在完善選舉制度、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下產生的第七屆立法會,在4年會期內通過130項法案,較上屆同期提質提量。如民生領域,《簡樸房條例草案》引入規管制度,全面有序地處理劣質劏房問題。
他提到,自己曾在灣仔服務過一個劏房家庭,一家四口住在不足十平米的逼仄空間,小朋友只能在床上寫作業。而當《簡樸房條例》獲立法會通過時,孩子們的母親含淚訴說:「終於看到了改善居住環境的希望!」
佘德聰:新制讓選擇更具意義
「新選制是優中選優。」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執行主席兼秘書長佘德聰表示,香港過去一段時間盲目崇拜西方式民主,導致社會撕裂、經濟受挫、治理失效。新選制堅持「愛國者治港」,有效保障了國家安全和香港穩定,是符合實際、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市民在選舉中更可優中選優,選出真正有能力、有擔當的代表,推動解決房屋、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這種制度讓每一位市民的選擇更具意義,切實提升生活福祉,真正做到民主惠民、發展利民。香港的民主不能照搬外國模式,而要堅持憲制秩序、體現本地特色。讓我們凝聚共識,堅定信心,讓「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讓真正的高質量民主覆蓋香港千家萬戶。
盧錦欽:為民主發展打實基礎
「新選制是夯實根基。」全港各區工商聯首席會長盧錦欽說,新選制不單與時俱進、優化提升香港民主制度,為香港民主長遠健康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更是為香港經濟民生更上一層樓而夯實基礎、增添動力。
盧錦欽表示,第八屆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包含了香港各行各業的菁英,具有廣泛代表性、政治包容性、均衡參與性、公平競爭性,期望更多選民能用手中選票優中選優,全社會共同參與到為香港社會開創由治及興、再創輝煌的新局面。
作為香港工商界人士和選舉委員會委員,他亦希望選出的代議士能在經濟發展中各展所長,特別是關注到中小企的發展需要,助力中小企更好拼船出海,打造更好的營商環境。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