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善恆 華坊諮詢評估董事
沙田馬場於2016年把原本2047年到期的特殊用途租契,以「原址換地補地價」形式交還特區政府,換取沙田市地段第590號新租契,期限延至2066年。其後民政事務局於2018年公布《私人遊樂場地政策檢討結果》,建議跑馬地馬場租契2034年到期時,可參照沙田馬場安排,改以「特殊用途租契」形式續批。
參考去年生效的《政府租契續期條例》,地政總署以租契到期前六年為目標處理續期事宜。據此推算,跑馬地馬場的租契宜於2028年敲定續批安排,距今不足三年。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政府向賽馬會徵收每年24億元的額外博彩稅,為期五年,恰好同樣於2028年屆滿。若能借鑑沙田馬場「原址換地補地價」模式,結合政府對博彩業務的賦能與土地政策調整,將有望實現跑馬地馬場續批與土地增值的雙贏局面。
根據沙田馬場新租契條款,馬會補地價約6.7億港元,以換取多19年的經營權,並獲准增加及規範場內餐飲、零售、社交設施等樓面面積,與此同時,特區政府要求馬會擴闊毗鄰城門河河濱的行人通道。對政府而言,這是透過補地價回收土地溢價;對馬會而言,則延續其營運空間與靈活性,形成典型的官商合作共贏範例。
博彩 + 土地並駕齊驅:樓面變金蛋
今年初財政預算案公布,其後政府邀請馬會提交規範籃球博彩的建議。從足球到籃球,馬會的收入結構早已不再依賴單一博彩項目,而是在政府監管與授權下,逐步擴展至多元娛樂與公益用途。博彩活動、文化體驗、旅客經濟與社區服務,均可透過馬場這一載體實現融合。
在現行制度下,合法博彩活動只可於分區計劃大綱圖第一欄「馬場」用途及第二欄「場外投注站」用途範圍內進行。然而,相關條例並無明確規範博彩相關數據的保存與處理方式。這些涉及民生與經濟的敏感數碼資產,理應由具規模及保安能力的場所集中管理。跑馬地及沙田馬場若能演化為結合「娛樂+數據管理」的智慧設施,不僅可作為博彩數據中心,更能成為博彩產業的「數碼分身(digital twin)」,其價值難以估量。
把握談判時機 再創可持續發展示範
跑馬地區多年來持續推進城市更新,公共設施及交通需求與日俱增。特區政府宜趁機啟動與馬會的換地補地價談判,從智慧城市、數碼基建及土地可持續利用角度出發,優化馬場土地用途規劃。這不僅是土地契約的延續,更是一場「政策賦能與資源回收」的制度博弈。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