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溟 經濟學博士、香港大學亞洲環球研究所亞洲環球學人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升資本項目開放水平,建設自主可控的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跨境支付體系是貨幣資金在全球範圍內運行的「動脈」,是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融資、維護金融穩定的重要依託。目前,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作為中國跨境支付的主幹道,承擔起了進一步凸顯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自主可控」特性、保障金融安全、支撐人民幣國際化等主要任務。
CIPS作為由中國人民銀行組織建設的專門負責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業務的批發類支付系統,支持跨境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結算、跨境直接投資、跨境融資和跨境個人匯款等業務。截至2025年9月末,CIPS已接入1,700餘家境內外參與者,業務觸達全球六大洲189個國家和地區的5,000多家法人銀行機構。可以說,有人民幣使用的地方,基本上都有CIPS的服務。
倡四方向加強跨境支付體系
筆者認為,要建設「自主可控」的人民幣跨境支付體系,下一步的重點突破口和優先事項有四點:
首先是不斷開展技術升級:要擴容系統承載能力,提升日均處理筆數,縮小與SWIFT的差距;要推動區塊鏈、AI等新技術應用,提高支付過程的透明度、安全性和效率。
其次是重視支付需求的推動作用:要服務好跨境電商小額高頻需求和新興市場支付需求;要推動中東、拉美等地區和全球南方的大宗商品貿易更多地以人民幣計價,形成人民幣定價錨點;要在RCEP區域推廣人民幣結算,提升區域支付自主性。
再次是加強制度與政策支持:要繼續推動數字人民幣與CIPS融合,加速變革跨境支付格局;要審慎降低境外機構准入門檻,縮短參與周期。
最後是堅持離岸人民幣生態建設:要加強與主要金融中心合作,鞏固人民幣清算網絡;同時要擴大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規模,提升流動性。
事實上,隨着內地與香港經貿合作、人員往來日益密切,市場對便捷跨境支付服務需求強烈,CIPS一直在香港積極拓展完善支付業務。CIPS港元業務自2021年9月開始試運行,目前已支持「債券通」南向通資金結算,滿足銀行業金融機構港元跨境支付需求。
香港在離岸產品創新具優勢
更重要的是,CIPS南向人民幣結算效率與香港港元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系統)的結算效率接近,結算成功率高。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CIPS在香港的直接、間接參與機構已達到113家,結合中國人民銀行推動上線的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互聯互通(即「跨境支付通」)、數字人民幣跨境支付平台、粵港澳大灣區二維碼跨境掃碼支付,有效便利了國際貿易投融資的跨境結算,也為兩地人員經貿往來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務。
筆者認為,在CIPS網絡全球不斷延伸、參與機構類型不斷豐富、跨境業務場景日益多元的背景下,香港作為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可以通過其深厚的市場積澱和金融創新,為人民幣跨境支付的進一步國際化提供核心支撐。香港匯聚了全球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流動性,可以為CIPS的高效運轉提供充足的資金和市場基礎;憑藉其與國際接軌的金融規則及龐大的金融機構網絡,香港可以有效拓展CIPS的全球參與者生態,提升系統在國際清算中的使用廣度與深度;香港在推動離岸人民幣產品創新、發展數字貨幣橋等金融基建方面處於前沿,可以持續為CIPS的功能完善、為人民幣在跨境貿易與投資中的更廣泛使用注入動力,實質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