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舉行交流路演 助推更多創新企業落戶香港
「智聯大灣區出海新動力」AI+機器人&新能源產業交流及路演昨在港舉行。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會長林龍安致辭時指出,大灣區機器人產業發展迅猛,已形成全鏈條創新生態,香港則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與全球供應鏈樞紐的雙重優勢,為大灣區產業出海提供關鍵動力。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及後續常態化合作,推動香港形成針對AI+機器人、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鏈條式服務體系,讓企業在香港享受到覆蓋研發、生產、融資、出海的全鏈條支持,從而吸引更多新質生產力企業落地香港,並推動香港現代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升級。
●文: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李永青、麥晉瑋
●攝: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馬丁
此次活動由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聯合華潤創業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省商務廳駐香港經濟貿易代表處共同舉辦。活動旨在匯聚粵港兩地優質企業、行業精英和專業人士,通過創新展示、技術交流、項目路演、供採對接等形式,搭建「項目+資本+場景+渠道」的全鏈條對接平台,既讓大灣區新質生產力項目在香港展示風采,更讓企業借助香港的全球資源網絡,打通投融資通道、落地本地場景、連結海外訂單。這是粵港協同賦能產業出海的務實行動,也是落實「十五五」規劃建議、推動新質生產力規模化發展的生動實踐。
灣區機器人產業今年逼近2000億
林龍安表示,大灣區機器人產業2023年市場規模已突破千億元人民幣,預計今年將逼近2,000億元人民幣。其中,深圳擁有5.11萬家機器人相關企業,廣州服務機器人產量年增22%,東莞裝備製造業產值高達5,000億元人民幣,形成了全鏈條創新生態。至於香港,正以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供應鏈服務中心的雙重定位,為大灣區產業出海注入關鍵動力。
對香港而言,林龍安指出,相關優質企業的集聚,提供了構建特色產業服務鏈條的契機,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及後續常態化合作,推動香港形成針對AI+機器人、新能源等新質生產力企業的全生命周期鏈條式服務體系,為企業提供從實驗室到商業化的過渡支撐,解決企業發展中的資金與合規痛點,讓企業在香港就能享受到覆蓋研發、生產、融資、出海的全鏈條支持。這種服務鏈條的構建,不僅能吸引更多新質生產力企業落地香港,更能推動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升級,形成「企業集聚-服務完善-生態成熟」的良性循環。
港為企業提供國際化展示視窗
華潤創業副總裁褚卓倫致辭時指出,此次活動意義重大,一是助力企業出海,依託香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區位與資本優勢,為大灣區企業提供國際化展示視窗,精準對接海外市場資源與潛在合作方,助力中國智造品牌提升國際話語權。二是深化區域協同,深化華創建投與大灣區進出口商業總會的「內引外聯」合作機制,既推動內地優質科創資源落地香港、輻射全球,又吸引國際資本、技術反哺內地產業,強化大灣區與海外的產業聯動。
三是構建產業鏈生態,精準匹配香港創科產業鏈中下游發展需求,通過「展示+路演+交流」模式,銜接產業、資本、場景資源,完善「研發-轉化-落地-出海」全鏈條生態,填補科創落地與市場對接的斷層。四是契合戰略方向,緊扣全球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回應高質量發展與綠色發展戰略,以具體實踐推動「大灣區智造」走向世界,為中國產業升級與全球綠色轉型注入具象化動能。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中央駐港聯絡辦經濟部貿易處二級巡視員閻永清及處長馬戰軍應邀主禮,與林龍安、褚卓倫共同參與活動。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