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
10月底我們一行人在江西遊玩,離開了景德鎮,就一路駛向東北方向的婺源。到了婺源,首站則是婺源的甲路村。江西民間有歌謠唱道:「景德鎮的瓷器,甲路的傘,杭州的絲綢不用揀。」
在詩人戴望舒的《雨巷》中,油紙傘是文藝復興時期「丁香姑娘」的標誌,成為一種優美、朦朧的意象。而此行當我看到油紙傘的製作過程,則感慨我國古代匠人的技藝絕倫。
婺源地區其實自古屬於皖南地區,後來被劃分至江西省,隨着徽商的崛起,甲路紙傘也隨着徽商的足跡走遍長江流域,暢銷全國,揚名海外,故又有「甲路紙傘甲天下」的美譽。
甲路紙傘,以製作靈巧、工藝精湛、風格別致而著稱。甲路紙傘是婺源的傳統手工藝品,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多家製傘廠,而婺源甲路是江南工藝傘的傳統生產地。我們在甲路村上,見到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掛着一把紙傘做裝飾,非常別致。據導遊介紹,每年四五月份,當地油菜花盛開的時候,大批的海內外遊客都慕名而來,學習製作油紙傘,然後到油菜花田拍照留念。
一把小小的甲路傘古樸、輕巧,看似簡單,但要製作一把上好的甲路傘,是件不容易的事。首先要選好材料,竹子、皮紙、桐油、絲綢……最關鍵的是竹子,傘的骨架是用竹子削成的,手工削好的傘架必須進行嚴格的高溫蒸煮、太陽暴曬及烘烤。接下來是裝鍵、裱皮紙、繪傘花、修捲上油、穿花線、結頂等近三十道工序。
在甲路村最出名的「傘藝園」,即當地的非遺傳承研學基地,我們參觀了近三十道工序的製作流程,每一道流程都有專門的師傅在負責,有的師傅自年輕時就從事其中一項工藝,一做就是30年。據傘藝園負責人介紹,國際知名的奢侈品牌也曾與他們合作,製作了一把在秀場走秀用的油紙傘,後來,這個系列的油紙傘作品售價是成本價的八倍,可見品牌的重要性。
2019年,甲路村的非遺傳承人戴根盛在甲路村創辦了傘藝園,該園區不僅展示製作過程,還提供研學和動手體驗服務,例如畫傘面、搭傘架等,在江南地區已成為知名景點。2021年,甲路紙傘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