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烏鎮戲劇節】《人類之城》馬拉松劇震撼上演 導演卡琳·拜爾:重構古希臘悲劇反思人類當下

2025-11-09 04:09:27 副刊
●《人類之城馬拉松4:伊俄卡斯忒》劇照
●《人類之城馬拉松3:俄狄浦斯》劇照
●《人類之城馬拉松5:安提戈涅》劇照
●德國當代戲劇家卡琳·拜爾接受本報記者專訪。記者茅建興 攝
●《人類之城馬拉松2:拉伊俄斯》中,德國獨角戲女王分飾五角。
●《人類之城馬拉松1:序幕/狄奧尼索斯》中的鼓樂場面。

第十二屆烏鎮戲劇節開幕大戲,特別邀來德國當代戲劇家卡琳·拜爾,聯手德國當代最著名劇作家之一羅蘭·施梅芬尼與漢堡德意志劇院呈現《人類之城》馬拉松劇(ANTHROPOLIS-Marathon),該劇在烏鎮大劇院五部聯演,帶來震撼的觀劇體驗。

這部總時長達9小時的五聯劇,在內容敘事、表演形式、舞台裝置、觀演時間上都達到極致,7天之內連續上演兩輪,包括演員、技術人員、鼓隊、歌隊在內,共有150多名中德兩國劇組成員共同參與。卡琳·拜爾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時表示:「來到烏鎮向中國觀眾展示這個作品,絕對是我經歷過的最強烈的戲劇體驗。這是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戲劇節,也是一個非常勇敢的戲劇節。我對觀眾的反應和專注程度感到非常興奮。這次不僅是把作品帶到中國,更美妙的是交流產生的碰撞和理解。」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茅建興 烏鎮報道 圖:受訪者提供

《人類之城》馬拉松劇2023年在德國首演後斬獲諸多獎項,2024年被德國權威戲劇雜誌《今日戲劇》評為「年度最佳劇目」「年度戲劇構作」「年度劇本」「年度女演員」,漢堡德意志劇院亦憑借此劇被評為「年度劇院」,在歐洲戲劇界引起轟動。導演卡琳·拜爾這樣向中國觀眾講述關於忒拜城邦的神話:「故事從古希臘神話中的『歐羅巴』開始,她是腓尼基的公主,被化身為公牛的宙斯劫走。她的兄弟卡德摩斯尋找她多年,直到神諭告知他應放棄尋找,轉而追逐一頭母牛,直至其力竭倒地。他要在母牛倒下的地方建立一座城市,那裏有一眼被巨龍看守的泉水。卡德摩斯遂屠龍,並將龍齒播撒於田野。龍齒瞬間化作一支軍隊,這些戰士即刻自相殘殺,最終僅餘五人。卡德摩斯便與此五人共同締造了忒拜城(又稱底比斯)。」

《人類之城》馬拉松劇分為五部:《序幕/狄奧尼索斯》《拉伊俄斯》《俄狄浦斯》《伊俄卡斯忒》和《安提戈涅》,每部以一個中心人物的名字命名,他們來自忒拜城奠基人卡德摩斯(Kadmos)的不同世代,亦是希臘悲劇中耳熟能詳的著名人物。在卡琳·拜爾看來,「這些人物在行為模式上存在許多相似之處,各悲劇的情節發展也呈現出驚人的相似性。」而在古希臘德爾菲阿波羅神廟入口上的名言,在《人類之城》中也具有重要意義:「認識你自己」。

「這就是需要共同探討的核心主題。忒拜神話是一座蘊藏豐富的寶庫,讓我們得以深入反思文明進程史以及困擾無數時代的難題,直到今天仍然如此。」卡琳·拜爾指出,「 我認為希臘的悲劇依然有它的當代性,可以反映當代社會的一些政治形態。忒拜城是文明的發源地,在當下這種轉型時期,重新審視這些奠基性敘事顯得尤為重要。」

古希臘悲劇名作的重思與再創

卡琳·拜爾選擇古希臘神話來進行重思與再創,她認為古希臘劇作家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與歐里庇得斯創作戲劇的時代與我們當今時代有共通之處——「在社會、政治、文化層面都處於劇烈的轉型之中,而『人』被宣稱是『絕對的中心』。」與此同時也有另一種聲音在提醒:小心,人類妄圖超越其命定的界限。「無視神靈與自然,這是傲慢。『人類無所不能』的信念讓我聯想到我們所處的時代,這恰恰證明了這些題材具有不可思議的現代性。希望觀眾能看到自己現實的鏡像。」

「希臘神話永遠無法被徹底解讀。它留給人們的不是確鑿無疑的答案,而是需要我們去探究的矛盾。」卡琳·拜爾指出,關鍵主題是對人類中心主義的質疑,這也正是整個啟蒙運動所探討的核心問題。她向本報記者一一解讀了五部作品,表示每部作品都從不同角度闡述了這一主題。例如,《狄奧尼索斯》聚焦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鬥爭;《拉伊俄斯》所講述的是代際之間的契約;《俄狄浦斯》關於真相的追尋;《伊俄卡斯忒》則揭露民主外交如何運作,以及這種外交是如何失敗的;《安提戈涅》則透過反抗權力的勇敢女性,探討關於正義的爭論如何走向複雜與失控。

五部聯劇以「人類紀」的概念重新詮釋忒拜城的神話,並將其與當代社會相鏈接,引發觀眾對現代城市的反思。

長達兩年半的創作排練

卡琳·拜爾自1988年開始在杜塞爾多夫展開職業生涯,自2013/14劇季起,她擔任漢堡德意志劇院的藝術總監,至今已導演了19部作品。疫情期間,她開始了《人類之城》雄心勃勃的創作。

「(當時)我讀了一篇關於希臘神話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這個話題,我認為這個主題是我非常想探討的。之前我們每兩周就有一部新劇首演,但為了這部劇我們在長達兩年半的時間裏一直在排練。這些靈感實際上來自於世界本身,以及我生活的環境,希臘悲劇與我們所處的世界緊密相關。」

由於疫情原因,戲排好之後有半年時間無法上演,相當於冷卻了一段時間後,再重新回到劇場排練。對她來說,這個間隔非常有意義,可以根據當代社會的變化來改編已經成型的作品,再進一步去創作。「我們當時就思考如何發掘新的藝術形式,非常希望能夠有新的東西刺激觀眾,讓觀眾能夠『醒過來』。」

編劇羅蘭·施梅芬尼用當代手法把古老的文字和文本表達出來,五聯劇中,《狄奧尼索斯》、《俄狄浦斯》和《安提戈涅》的故事已有論述,但卡琳·拜爾認為中間需要更深層次的過渡和連接,使故事能更為連貫和完整,所以以流傳的神話版本為基礎,重新創作了關於俄狄浦斯之父拉伊俄斯的故事。《拉伊俄斯》由被譽為德國獨角戲女王的莉娜·貝克曼一人分飾五角,兩個小時的精彩演繹震撼了每一位觀眾。

該劇的德語翻譯陳平介紹說,施梅芬尼的語言風格非常現代,「給人的感覺是比較冷峻,喜歡用短句。還有一個特點,他所描繪的東西是非常直接的,古希臘悲劇裏講了很多暴力,忒拜城就是建立在暴力之上,劇本的語言也是非常直接、非常暴力。在翻譯過程中我嘗試盡量把這種風格體現出來。」

邊看中文字幕邊看戲,這對觀眾來說也有挑戰。卡琳·拜爾坦言自己在台下看的時候,也是看英文字幕,來回調整。「有時候我非常糾結,但大段獨白部分文本真的很美,我也不想讓它缺失掉。所以我非常感謝觀眾集中精力,始終跟我們聯結在一起,我非常高興!」

中德演員共同演繹

關於《狄奧尼索斯》中那段令人震撼的鼓樂演出,卡琳·拜爾坦言,「這實際上是一種嘗試,存在一定的風險,因為我試圖找到一種翻譯,一種比喻,來描述這種狂熱和興奮的感覺。對我來說,整個鼓樂就是如此,當你坐在音樂廳裏時,這種感覺會滲透到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因此你能確實感受到這種興奮感所帶來的感官體驗。我認為這可能是一種冒險,因為如果這種方法行不通,結果會很糟糕。但我們還是決定冒險一試。我認為鼓樂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本身就帶有節奏感,這種節奏感是《狄奧尼索斯》一直都在表達的東西。」

因為狄奧尼索斯的故事版圖是從小亞細亞到希臘,所以卡琳·拜爾認為鼓樂中融入一些亞洲元素是可行的。到了烏鎮,舞台上呈現的是中國演員和德國演員的共同創作。「這是一次聯合創作,能夠在短期內達到這樣的完成度是非常難得的,我覺得用鼓不只可以讓大家來想像,而且鼓點還可以讓你從心裏感覺到振動和共鳴。」

「烏鎮戲劇節是唯一這麼大膽邀請我們來參加的戲劇節!」卡琳·拜爾興奮地說,「我們一個接一個地解決問題,最終花了超過一年的時間才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當,我很高興他們如此勇敢地讓這個夢想成真,非常榮幸能夠來到這裏展示全部五個作品。我對這裏的印象非常深刻,對觀眾的反應和專注程度感到非常興奮,這些經歷會給我留下一些東西,進而影響我接下來的創作,這是我這輩子經歷過的最強烈的體驗之一。」

卡琳·拜爾直言因為烏鎮戲劇節的理念與其他戲劇風格相遇了。「我對中國戲劇了解不多。這次我們與合唱團、戲劇團隊進行了合作,未來我們或許可以找到另一種方式進行更緊密的合作。我在歐洲戲劇領域有過類似的嘗試,與不同國家合作,每個人使用自己的語言,我們排演了莎士比亞的戲劇,結果很成功。所以我可以想像,或許與一家德國公司和一家中國公司合作,共同創造出一些新的形式,那將是一個夢想。」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