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下稱《建議》)昨日(28日)發布。《建議》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等。過去幾年,香港在創科發展、人才建設等方面重點落墨,取得突出成果。有專家表示,香港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未來要進一步促進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等,將香港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有來港人才讚賞香港教育和社會環境,幫助他們接觸多元文化,又認為香港就業市場注重能力與創意,機會源源不絕,令人才大有可為。 ●香港文匯報記者 洪澤楷、馬靜
《建議》提到,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促進港澳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加強港澳與內地經貿、科技、人文等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政策措施。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斷彰顯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建議》亦指出,鞏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專家倡速建大學城 助建國際創科中心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港澳及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玉閣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香港在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具有相當的優勢和堅實的基礎。在不斷提升五所世界百強大學競爭優勢、擴大國際高端人才承載能力的同時,應進一步加快北部都會區大學教育城建設,進一步促進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進一步面向全球引進和培育各類科研機構和高等教育機構,建設成為國際教育樞紐。
他指出,《建議》涉港澳部分最重要的信息是將以往「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表述改為「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從「保持」到「促進」,充分彰顯中央治港方略的主動性和自信。在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背景下,「促進港澳長期繁榮穩定」充分體現了戰略定力、必勝信心和歷史主動精神,為港澳新時代「一國兩制」新實踐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奮鬥目標。
「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方面,他認為要做到這一點,港澳應確立治理的新目標以及新方式。這一要求明確了 「十五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港澳治理的重點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奮鬥目標對港澳治理的內在要求。
對比「十四五」規劃建議,「十五五」規劃建議在「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表述中增加並強調了「服務」兩字。張玉閣認為,「融入」才能更好地「服務」,「服務」本身則是深度「融入」。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是港澳實現更好發展的根本路徑,港澳實現更好發展的過程,本質上則是提升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能力的過程。
《建議》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香港在這方面深耕多年,已吸引大批人才來港,並日漸見證灣區機遇處處,成為香港的底氣。其中學習工程專業的孟小姐,在港從事過科研、外貿以及文案設計等多種類型工作。她向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近年明顯感到特區政府積極引進人才,工作邀約陸續湧現。她現受聘於一家內地初創企業,負責香港地區的項目統籌,不僅發揮工程專長,薪酬待遇亦較內地同類職位高出約三成。
跨科人才需求激增 港漂受惠留港扎根
孟小姐表示,過去自覺工程背景在香港市場「水土不服」,但隨着粵港澳大灣區協同發展加速,本地企業對跨學科人才需求激增,特別是特區政府近年設立多項專項基金支持創新創業,讓不少內地企業來港出海,也讓她從「漂泊」轉為「扎根」。「香港背靠祖國的優勢、國際化視野,還有政策紅利,這些都是相輔相成。」
來港人才梁先生目前任職本地非政府組織擔任行政工作。他向香港文匯報分享,香港高等教育「兩文三語」的氛圍為他開啟了語言學習之門;透過日常練習,英文能力顯著提升。同時,香港高校提供多元語言資源,他亦主動爭取,在校內修讀日語課程,輕鬆觸碰多元文化。他願意長期留港發展:「在香港,只要能力到位,機會源源不絕。」
「十五五」規劃涉港澳內容
●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
●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方針,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提升港澳依法治理效能,促進港澳經濟社會發展。
●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加強港澳與內地經貿、科技、人文等合作,完善便利港澳居民在內地發展和生活政策措施。
●發揮港澳「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不斷彰顯澳門「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作用,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港澳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鞏固提升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作用。
港近年人才最新成果
●瑞士IMD發布的《2025年世界人才排名》,香港由去年的第九位大幅躍升至第四位,位列亞洲第一。各項指標方面,香港的科學學科畢業生百分比續高踞全球第一,財務技能排名上升至全球第三,而管理層薪酬和管理教育效能均位列全球第五。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布的《2025年全球創新指數》百強創新集群,「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首度排名全球第一,足見大灣區創科獲得國際的高度肯定,是全球各地創科人才開拓和發展事業的理想之地。
●在2025年的QS及THE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均有五所大學打入世界百強,多所大學名次創歷史新高說明香港專上教育的國際化和多元化,有力吸引優秀科研人才,匯聚國際高端人才交流合作。特區政府正進一步放寬資助大學非本地生上限及推廣「留學香港」品牌,鞏固國際教育樞紐角色。
●自2022年底實施「高才通」等新的人才計劃以來,截至今年8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已收到逾52萬宗申請,超過35萬宗獲批,同期經計劃抵港人才逾23萬人。經不同計劃來港的人才,七成在40歲以下,有助紓緩人口高齡化挑戰。
●「高才通」計劃續簽率達55%,獲批續簽者在港主要從事創科、金融等行業,按每月收入計,95%高於香港收入中位數兩萬多元,50%高出近一倍;估計計劃可為香港帶來每年約340億元經濟貢獻,相當於GDP約1.2%。
(相關新聞刊A3-A6)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