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莫楠)模擬真實情境的學習模式,於醫護專業培訓愈見重要。聖方濟各大學余兆麒健康科學院物理治療學理學士課程,去年推出全港首個以粵語為媒介的標準化病人計劃,本學年起更與該校電影與媒體製作高級文憑展開跨課程合作,由專業演員和課程師生擔任標準化病人,提供具真實感的體驗。校方指,計劃成功讓九成物理治療學生提高同理心和臨床信心,有助其累積實戰經驗,促進醫護專業發展。
安排66經訓練標準化病人
方大的標準化病人計劃設有七個主題,涵蓋安全、溝通、照顧者教育及跨專業協作等內容;計劃安排了66名經訓練的標準化病人,當中47人由專業演員擔任,包括電影與媒體製作課程的師生,另19人則為醫護專業人士,以支援物理治療學學生進行模擬臨床訓練。
據事後的學習反思和總結評估,89.7%學生認為臨床推理方面的信心有所提升,94.6%人認為應增加同類的模擬練習;臨床導師亦認同模擬訓練結構與相關性令人滿意,並與課程內容及實際應用高度契合。
方大物理治療學課程主任蔡靜雯指,模擬式學習是一種可持續、以證據為本的物理治療教育模式,結合體驗式學習、表演藝術與臨床真實感,有助學生裝備技術能力、同理心及專業精神,以應對現代醫療的挑戰。
方大電影與媒體製作高級文憑課程顧問、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發言人田啟文,早前亦獲邀於智慧模擬實驗室扮演中風患者,接受物理治療學同學的治療,以此進行教學方法示範。
電影與媒體製作高級文憑課程主任陳樹幟表示,計劃除可幫助物理治療學生掌握與患者互動溝通、感知並理解其需求的能力,也同時為電影與媒體學生提供結合表演藝術與醫療專業實戰經驗,對參與雙方均有顯著益處。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