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臻
中國各行各業爭相運用智能科技為自己行業提質提速,非常高效。當機械人出現,聰明的中國人不光只想用在戰場上,靈活變通研發更多應用在民生用途,為工作帶來方便。刻苦勤快的中國人為了理想、為了賺多些錢而努力。而外國人的生活作息是8小時工作,一周工作4至5天,叫他們加班基本是不會答應,他們追求生活工作平衡。中國經濟發展那麼快,競爭力強,當然與中國民族特性有關,中國速度是歐洲人、美國人無法比的,請他們別找借口徵關稅打壓中國發展。
想想最早在商場內見到的機械人掃地、機械人送餐,再到機械人幫忙炒菜、機械人在醫療上幫忙做手術、機械人協助解決危險工作。然後無人機出現,除了在戰爭中、巡護上發揮作用外,還被研發用作表演。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旅遊人士都體驗到中國文旅「智」變, 為生活帶來快樂。在文化和旅遊部鼓勵和支持下,文博場館、考古遺址公園、旅遊景區運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拓展現實(XR)、混合現實(MR)等技術和設備建設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空間,沉浸式體驗在全國多地「開花」。科技正以靈動姿態融入文旅場景,勾勒出「可感、可觸、可參與」的文化新圖景,將「靜態觀賞」蛻變成「沉浸式互動」,「喚醒」沉睡的文物,讓歷史場景「活」起來,讓文化傳承有了更鮮活的載體,還能對自然景觀與人文地標進行深度賦能。有種Rokid AR眼鏡智能導覽服務,實現了虛擬場景與實體展廳的精準疊加,目前已在首都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等200多家內地文博場館及景區落地應用。
廣東珠海長隆海洋王國推出特色光影騷,超過600台無人機的編隊變幻出企鵝、鯨鯊等珍稀海洋動物,結合絢爛的燈光投影,再加上珠海科技「特產」無人船,360度環繞煙花效果……在陝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的VR體驗區內,戴上頭顯在12K超清光影的加持下,彷彿穿越時空「一步入畫」。重慶巫山「三峽之光」以崖壁為熒幕,激光與全息投影,讓江面夜色化作「可閱讀的藝術」;科技推動景觀變得更「動人」,還讓旅遊管理愈來愈聰明,麗江古城的「智慧小鎮」使用「智慧大腦」實時掌握各街巷人流。指路機械人給遊客當「導遊」,5G無人機空中巡護,為熱鬧增添了一份安心。
近年香港消防處的滅火機械人投入服務,機械人能在複雜且高危的火場長時間執行滅火和偵測工作,減低前線消防人員所承受的風險。機械人還可裝上傷病者抬床、工具運輸籃,或用作移除障礙物的機動清障架。渠務署亦應用機械人協助執行檢測、清淤及排水工作,已引入4部排水機械人「龍吸水」,在剛過去的「樺加沙」10號颶風水浸發揮作用。同時亦引入3部清淤機械人,名為「𢳂得滿」「𢳂得快」「𢳂得鳥」,特別適合在明渠、河道進行遠距離的清淤,亦能在地下箱型暗渠內運作。尚有3部檢測機械人,名為「百變探哥」「聲探」「檢測機械狗」,它們可以減低清渠工人的辛苦及危險。科技造福人類實在貼地。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