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中大揭小童玩玩具影響未來STEM表現

2025-10-07 04:21:08 香港
●黃泓發表研究成果。 受訪者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姬文風)聯合國兒童基金香港委員會一直提倡每日最少要讓兒童有1小時自由遊戲的時間,遊戲除有助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更是兒童早期發展的三大要素之一。有中大學者自2014年起,追蹤超過200位香港兒童的遊戲偏好與心像轉換能力橫跨約7年的變化,發現小朋友幼時性別化遊戲體驗,與長大後的空間技能有重大關係,顯示玩樂體驗或影響其STEM領域表現,以及日後職涯選擇與成就。

有關研究在2014年至2015年,對共644名5歲至6歲香港兒童作第一階段評估;2021年至2023年開展第二階段評估,追蹤並重新評估了第一階段研究對象中的210人,當時他們已是11歲至14歲青少年。

負責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影響與拓展)黃泓指出,研究發現不論男女,較多把玩男孩典型玩具的小朋友,其心像轉換能力均較好,並能預測其長大後的心像轉換能力。7年間的追蹤研究顯示,男孩的心像轉換能力出現預期中的優勢,男孩的得分兩個階段都高於女孩,研究結果支持發展心理學裏的「男孩常玩的玩具更具有空間元素、更能鍛煉空間技能」的論調。

所謂「心像轉換能力」,即個體在心理上對物體進行旋轉、翻轉或變形的能力,是一種重要的空間技能。空間技能在所有年齡階段都能夠有力預測數學成就,例如心理旋轉技能與在幾何和應用題有更佳表現相關。過往的跨文化研究顯示,53個國家的成年男性在心理旋轉和線條角度判斷上表現較女性好。在空間思維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更有可能選擇STEM相關科系,並堅持修讀及完成如STEM博士等高等學位。在美國,有45%的STEM博士在高中階段的空間能力測驗中得分位於前4%。

研究團隊指出,透過早期的培養與介入,有望提升男孩和女孩在未來STEM教育與職涯上的參與和成就,亦有助於縮減性別在空間能力和STEM成就上的差異。

鼓勵男女一齊玩 減性別差異

團隊建議家長和教師應該關注玩具的特徵、孩子的空間技能,以及進行遊戲的方式,亦可主動鼓勵男、女孩一起玩樂,通過縮小遊戲上的性別差異,繼而收窄發展上的性別差距。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255

顯示更多...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