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四年一度的全國運動會是國家最高水平和規模最大的全國綜合運動會。廣東、香港和澳門2025年共同承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和全國第十二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九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殘特奧會),將分別於2025年11月9日至21日及12月8日至15日舉行。
粵港澳首次共同承辦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意義重大。而「同心躍」、「同心暖」等獎牌的設計也代表大灣區粵港澳三地同心協力,共躍未來。
十五運會競技體育項目獎牌「同心躍」:
11月,在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十五運會)上,「同心躍」將見證全國運動員的夢想時刻。緞帶顏色以「中國紅」為基調,競賽項目獎牌採用「三花映牡丹」概念,獎牌上方是由代表廣東省、香港及澳門三地的木棉、洋紫荊、蓮花花瓣交疊旋轉形成同心禮花,下方則為象徵中國的牡丹花。
懸掛獎牌的掛環採用「同心結」造型,靈感源自港珠澳大橋,把粵港澳大灣區的城市標識與中華文化的象徵結合,盡顯中式美學的浪漫與韻味。

在獎牌的會徽面,最亮眼的莫過於綻放的同心禮花,代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的花瓣交疊扭轉,展示出大灣區的融合與活力。外沿的三組條帶首尾相接、內外連通,呈現出莫比烏斯環的樣式。1959年首屆全運會至今的66年光陰,被濃縮為66道年輪,鐫刻在莫比烏斯環上。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競體項目獎牌的會徽面首次採用無文字設計,純以圖案敘事:同心禮花由下方的牡丹托舉,生動詮釋了粵港澳大灣區在祖國的堅實依託下蓬勃發展,綻放於世界舞台,呈現「三花映牡丹,盛世綻芳華」的美好景象。
獎牌另一面是十五運會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喜洋洋」,浮雕技藝及壓邊效果為獎牌增添了立體感。環繞着「喜洋洋」的浪花融匯成數字「15」的形狀,代表十五運會的同時,象徵體育精神如潮水般傳遞。

殘特奧會獎牌「同心暖」:
命名靈感由「同心」、「暖」兩部分組成,這款以「同心同德、溫暖共融」為核心理念設計的獎牌,巧妙融合嶺南傳統文化、灣區地標元素與無障礙科技,不僅承載着對運動員拚搏精神的禮讚,更傳遞出社會對殘疾人體育事業的深切關懷。


設計方面,獎牌頂端掛鈎以廣東傳統民居「鑊耳屋」為原型,其弧形輪廓形似「拔得頭籌」的狀元帽,既蘊含對運動員建功立業的期許,又以地域文化符號強化灣區特色。獎牌正面鐫刻連綿起伏的海浪紋,象徵大海的包容與力量,傳遞殘特奧會會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力量,代表運動員們劈波斬浪、永不言棄的意志與激情。

獎牌背面正中為十五運會吉祥物中華白海豚「喜洋洋」高擎火炬,傳遞奧林匹克精神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信念。

更引人注目的是,浮雕下方創新嵌入盲文,第一行鐫刻「殘特奧會」,第二行分別對應獎牌標註「金牌」「銀牌」「銅牌」,讓視障運動員可通過觸摸感知榮譽,彰顯賽事對特殊群體的細緻關懷。背景中的港珠澳大橋是圓夢橋、同心橋、復興橋,體現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精神。

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獎牌:
群眾賽事活動獎牌重232克,一面刻有會徽和運動會名稱,另一面則是吉祥物中華白海豚浮雕及毛澤東同志的題詞「發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彰顯「全民全運,全運惠民」的理念。

在細節方面,獎牌掛扣採用了港珠澳大橋的同心結造型,寓意三地同心、緊密團結、共同發展。獎牌邊緣特意設計了66道紋路,代表全國運動會已走過了66年歷程。獎牌綬帶以「三花映牡丹」為紋樣,左右對稱印有會徽、運動會舉辦地和時間。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鄔茜報道,視頻攝製:福瑞士、鄔茜)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