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政府有責任為所有人提供安居之所」,「最理想的情況是做到樓等人」,行政長官李家超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時,就本地公營房屋規劃,提出其發展願景。
施政報告提及,2026-27年度起的五年,總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包括簡約公屋)將達189000個單位,公屋綜合輪候時間於2026-27年度進一步下降至4.5年。李家超形容,目前公營房屋的供應結構已由「頭輕尾重」改善為「頭重尾輕」,有信心能完成4.5年的目標。
對於會否完成公屋「三年上樓」目標,李家超回應指,目前仍然言之尚早,希望盡快興建公營房屋,越快越好,最理想是做到「樓等人」。他解釋,政府興建公營房屋之前,會計算需求,再決定供應量,避免浪費社會資源,認為既然要供應,早點興建,大家不用等太久。
李家超表示,私營與公營房屋是兩個不同的市場,政府目前任由私樓市場自由發展,不會有太大動作,而公營房屋屬於置業階梯的一部分,當住戶儲到錢,就可以在私人市場置業,向上流動,政府有責任為所有人提供安居之所,會繼續推動相關政策。
(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王俊傑、劉妍伶、周禹含報道)
【推薦閱讀】
(有片)李家超接受大公文匯專訪:改革最終目的是要令市民生活得更好
文匯專訪 | 李家超:本地生學額不會減少 增加非本地生有利拓寬視野
(有片)文匯專訪 | 李家超透露平日公務會利用AI輔助探討問題
文匯專訪 | 李家超:全面梳理中共抗戰遺址 融入體驗路線和教育活動
責任編輯:
趙霁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