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晉)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措施推進國際教育樞紐建設,包括放寬自資收生限制,由2026/27學年起,每所資助專上院校的非本地生自費就學人數上限,由原本相當於本地學額數目的40%增至50%。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19)上午接受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專訪時表示,現時特區政府每年提供1.5萬個資助學額給本地生不會減少,確保本地生現時入讀資助課程的狀況不變,並指增加非本地生有利本地生拓寬視野,了解更多不同地方的文化和歷史。
李家超表示,香港是國際城市,本地大學生將來都有機會與不同地方的學生打交道,合作做生意,或者受僱等,倘能及早在大學時期就建立起國際人脈網絡、人際關係,對他們的事業發展很有利,「朋友是不會嫌多的!」。此外,這也能讓香港的好處為更多人知。正如自己曾在大學和一位來自德國的交換生交流時,聽到他道出了很多香港的好處,包括很多是明明在自己眼前卻可能忽略了的,例如在香港只需花30分鐘,便可從城市中心去到郊外享受自然郊野景色,這是非常難得的,生活方便,購物去處又集中,「是真正能認真工作work hard、又盡情玩樂play hard的地方!」。
【推薦閱讀】
(有片)李家超接受大公文匯專訪:改革最終目的是要令市民生活得更好
文匯專訪 | 李家超:本地生學額不會減少 增加非本地生有利拓寬視野
(有片)文匯專訪 | 李家超透露平日公務會利用AI輔助探討問題
責任編輯:
張岩
0 / 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