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搜尋:

保中國製造業優勢 盼推激勵企業留守措施

2025-09-12 04:10:13 財經論壇

史立德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永遠名譽會長

美國於2018年發起中美貿易戰,目的是減少對中國製造的依賴,以及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然而,國家應對得宜,整體經濟並未受影響,即使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4月再以瘋狂上調關稅威脅,中國並未有半分退讓,反而以同樣方式反擊,成為在關稅戰中唯一成功抗衡美國的地方,打出漂亮一仗。即使如此,國家從「製造大國」走到「智造強國」的關鍵時刻,亦要當心製造業的外流情況,適時推出措施,讓製造業在國家繼續蓬勃發展。

生產線轉移 影響傳統製造業

筆者早前到越南考察,以了解越南設廠的情況。作為愛國工業家的一分子,為了支持國家發展,筆者自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帶同技術及資金到內地設廠,配合國家的資源及人力,推動祖國經濟外,更藉此發掘商機。近年有不少同業向筆者表示離開中國到海外設廠,筆者亦不為所動,不忘初心。

今次越南之旅,卻令筆者發現全球供應鏈已經出現轉變,不少生產線已經由內地轉移至越南,無疑對國家的製造業構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每一個製造業範疇,不論高端或低端,也有其專業技術,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由經驗累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於2017年,國家製造業佔整體國內生產總值(GDP)約40.5%,及至2024年,佔比下跌至36.5%。由於期內國家向高新製造業發展,並獲得一定成果,而比較傳統的製造業相對收縮。

筆者特別就傳統製造業收縮感到憂心,因為其影響不是個別製造業或個別廠房,而是一條生產線,由原材料、製造、加工和包裝,以及就業、技術與制度等,廠房的搬遷背後是真空化整個產業鏈,要小心提防。

國家在傳統製造業上,不論技術、質素及生產力,均是獨佔世界鰲頭,而且一直推陳出新,並不應該將有關優勢拱手相讓其他國家,而且一旦出現斷層,要重新上軌並不容易,會事倍功半。

兩項建議助鼓勵企業留守

有見及此,筆者有以下兩項建議。

首先,國家可以考慮推出針對性激勵措施,鼓勵企業留守,一方面製造就業崗位,另一方面保持核心技術,並以科技賦能,既避免行業萎縮,又繼續帶領全球。

此外,國家現時有不少零部件出口至其他國家,這些國家會將這些零部件進行組裝及加工,並出口至美國。國家可以考慮對這些零部件徵收稅款,從而鼓勵企業在國家進行直接生產。

國家今時今日的成就得來不易,需要繼續保持優勢,堅定立場,以抵禦其他國家的無理攻擊。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