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翊庭:港股IPO熱度持續 中國資產「不能不投資」

2025-09-09 04:11:48 財經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港交所(0388)行政總裁陳翊庭(見圖)接受《上海證券報》訪問時表示,面對當前複雜的全球局勢,今年以來愈來愈多長線資金及主動型基金,重新研究中資股的基本面,並且開始加倉。她直言,中國資產正在從數年前外資口中所謂的「不能投資」變成「不能不投資」。此外,香港IPO市場在上半年重奪全球首位寶座,市場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她透露,當前約200家企業正在排隊等候上市,其中科技企業佔比過半,當中包含符合18A及18C章節的生物科技公司,以及眾多成熟的新經濟企業,顯示港股上市資源儲備充沛。

「北水」僅佔港股日交易量約兩成

陳翊庭指出,今年以來,不論A股或港股市場都見回暖,但與去年由政策驅動的行情不同,今年的升浪,是由中國企業的基本面改善所推動。過往市場誤以為港股的交投主要來自內地南向資金,但她指,事實上「北水」僅佔港股每日交易量約兩成,其他資金均來自世界各地。在全球投資者尋找替代資產下,擁有基本面支持的優質中資股,便為全球資金提供一個很好的選擇。

陳翊庭舉例稱,外資近期在大型IPO中的認購比例顯著提升,特別是在高科技領域項目,歐美、中東及東南亞資金均踴躍參與,長線基金的介入程度,更令人鼓舞。她分析,在全球資產再平衡的背景下,香港市場憑藉其流動性優勢,成為國際資金配置亞洲資產的重要樞紐。

針對「先A後H」上市模式日趨普遍,陳翊庭認為這反映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深化。數據顯示,採取此模式的公司其A股流動性平均提升15%,形成兩地市場的良性互動。除中資企業外,哈薩克鎢礦企業佳鑫國際資源(3858)等國際發行人的加入,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亞洲領先融資平台的地位。多家區域交易所已開始推出以港股為基礎的衍生產品,這將持續提升市場深度與活力。

陳翊庭表示,港交所將着力完善產品體系,重點發展固定收益及大宗商品等短板領域。在互聯互通方面,REITs納入機制已準備就緒,大宗商品與衍生品市場的互聯互通亦在推進中。她強調,「打造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機制,將使香港與內地市場共同受益,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優勢。」

禾賽科技昨日起至本周四招股

本港的上市活動持續活躍,已於美國上市的內地激光雷達製造商禾賽科技(2525),昨日起至本周四招股,計劃全球發售1,700萬股B類股份,10%在港公開發售,其餘為國際發售。每股招股價228元,每手20股,入場費約4,606元,集資最多38.76億元。禾賽預計下周二掛牌,中金、國泰君安及招銀國際為聯席保薦人。6名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旗下HHLR Advisors、泰康人壽、WT Asset Management、Grab、宏達集團和Commando Global Fund,認購總額約1.48億美元。

資料顯示,按收入計,禾賽科技於2022年、2023年及去年,均為全球第一大激光雷達供應商。截至去年底,集團成為全球首家單月出貨量突破10萬台的激光雷達公司。去年全年收入錄20.77億元人民幣。

此外,通用具身智能大模型公司自變量機器人(X Square Robot),近日完成近10億元的「A+融資」。消息稱,此次由阿里雲領投。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營運總監楊倩指出,現正部署籌備明年招股上市,但未有透露上市目的地。

最新一輪融資中,紅杉資本等亦有參與,現有股東美團(3690)、聯想之星、君聯資本等亦參與其中。這是該公司2023年成立以來,不足兩年時間第8輪融資,總融資額達約20億元,但未有披露最新估值。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