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科獻港力】中大血管修復藥下周亮相 天使輪擬募資3000萬

2025-09-08 04:30:38 香港
●黃永德(左二)帶領的NutrigeneAI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團隊將展出其全球首創的「基於II型細胞因子的血管修復生物藥」。 香港文匯報記者陸雅楠 攝

特區政府大力支持創科發展,鼓勵香港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香港中文大學校友傳承基金將於本月19日至20日舉行2025年「中大創業日」,展示師生校友創業成果,其中生物科技公司NutrigeneAI將於有關活動中亮相。香港文匯報率先訪問了這支初創團隊,了解其全球首創的「基於II型細胞因子的血管修復生物藥」。該技術針對末梢血管閉塞及外周動脈疾病(PAD)等疾病,通過激活內皮細胞促進血管新生,重建微循環系統,為患者提供低侵入性、再生性的突破性治療方案。

提升藥物穩定性與長效性

NutrigeneAI於2023年12月成立,由中大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黃永德帶領核心技術團隊。他們針對外周動脈疾病(PAD)、糖尿足及缺血相關病症於全球首創「基於II型細胞因子的血管修復生物藥」。這些疾病嚴重時可導致組織缺血壞疽和截肢,現有治療方法如生活方式干預、症狀控制藥物、PCI支架或截肢術均無法根治,且手術5年內復發率超過60%。隨着人口老化加劇,全球約2億患者造成巨大醫療負擔,僅直接醫療開支每年已超過28億港元。

團隊將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衍生血管內皮細胞平台與IL-4/IL-13再生性細胞激素藥物結合,不僅能推動血管新生,亦能在類器官血管化與藥物篩選中發揮獨特優勢。同時,團隊運用AI驅動的蛋白質工程技術,提升細胞激素藥物的穩定性與長效性。

該技術通過修復血管損傷處的內皮細胞,結合細胞因子實現永久性再生,恢復血管細胞壁的潤滑功能,並以藥丸或針劑形式達至低免疫原性治療。黃永德解釋,此類異形細胞因子實際出現在人體過敏反應中,由T細胞釋放並作用於B細胞,促使免疫球蛋白生成進而引發炎症與過敏。團隊發現其具有促進再生的特性,研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研究人員在小鼠實驗時每兩日注射一次,兩星期即顯效,血管重新煥發活力,恢復輸送功能,血液再灌注效果提高1.75倍,追蹤兩個月效果良好,並無復發跡象。

每療程費用控制在5000元

共同創辦人兼財務總監吳廣基表示,每個療程費用約3,000至5,000港元,隨技術成熟與規模化後,成本可進一步降低。該公司目前處於天使輪階段,計劃募資3,000萬港元,開展藥品臨床試驗、建立團隊研究發現靶點的AI賦能藥物篩選平台,將通過臨床試驗的藥物進一步商品化,並擴展應用至糖尿足、心肌缺血、iPSC 細胞治療配合血管再生等新方向。

黃永德又提到,香港現積極推動生物科技發展,設有粵港澳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提供優秀的孵化平台,因而更需資金支持。團隊已獲美國及國際專利(PCT),並完成機制性動物實驗,未來三年計劃與合約開發和製造機構(CDMO)合作完成臨床前申請(IND)所需的各項測試及材料,並提交美國、香港及內地IND。同時,將與醫院臨床專家合作,針對心臟病與心血管疾病治療的瓶頸開展研究,目標是開發更精準輸送藥物的低入侵性和高效的治療技術。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