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全球治理倡議回應國際需求 上合已成全球治理重要支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朱燁 北京報道)第79屆聯合國大會5日高票通過中國主提的「聯合國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包括上合組織所有成員國在內的近40國參與共提。專家對香港文匯報表示,聯大高票通過決議不僅是一次外交成果展示,更象徵着國際秩序多極化趨勢加速上升,表明上合組織已經從區域性安全合作框架發展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支點。
決議高度肯定上合組織為促進地區和平發展、互信合作發揮的建設性作用,積極評價上合組織為支持聯合國事業所作努力,支持聯合國系統同上合組織加強對話協作。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臨時代辦耿爽在聯大全會介紹決議草案時表示,上合組織成立24年來,在「上海精神」引領下不斷發展壯大,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區域組織。天津峰會的最大亮點是習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組織+」會議上提出全球治理倡議。中方倡議得到各方熱烈歡迎和積極響應。大家一致認為,當今世界亟需更加有效的治理理念和治理體系,中國提出全球治理倡議正當其時。
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白俄羅斯、巴基斯坦、伊朗、柬埔寨、古巴、委內瑞拉、塞爾維亞等國代表發言,高度評價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及中方擔任輪值主席國期間所做工作,強調聯大決議獲得高票通過展現了國際社會對上合組織的認可與支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議順應時代大勢,將為應對全球性挑戰、完善全球治理發揮重要作用。
對多邊主義理念的再一次力挺
復旦大學金磚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沈逸接受香港文匯報採訪時表示,第79屆聯合國大會高票通過中國主提的「聯合國同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決議,這是一次具有多重象徵意義的外交勝利。首先,這一結果表明上合組織在國際體系中地位不斷提升,已經從區域性安全合作框架發展為全球治理的重要支點。決議得到近40個國家的共同提案支持,反映出國際社會普遍認同上合組織所代表的「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這既是對上合組織過去24年成就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多邊主義理念的再一次力挺。
沈逸認為,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角色尤為突出。作為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中國不僅推動天津峰會成功舉行,還提出了極具時代感召力的全球治理倡議。習近平主席在「上合+」會議上強調主權平等、國際法治和普惠發展,這些原則回應了當下國際社會對更加公正合理治理體系的迫切需求。各方熱烈響應,顯示出中國議題設置能力和凝聚共識的能力正在增強。
上合在全球治理架構中獲制度性確認
「中國在擔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期間,以務實合作與制度創新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大國擔當,為地區穩定和全球治理提供了 『中國方案』。」沈逸分析指出,從實際貢獻看,中國在主席國任期內發揮了幾個關鍵作用:一是通過高層外交把上合組織與聯合國緊密聯結,使這一區域組織在全球治理架構中獲得制度性確認;二是推動合作範圍擴展至能源、衞生、科研、教育、媒體等新興領域,展現務實合作的廣闊前景;三是以全球治理倡議為核心議題,引領國際社會思考如何彌補治理赤字、化解全球性挑戰。
「正如多國代表所強調的,這不僅是中國為上合組織賦能,更是為聯合國體系注入新的活力。」沈逸說。
0 / 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