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自由戲】麻婆豆腐漂洋過海 經推廣成異國「榜一」

2025-09-04 04:12:13 教育
●圖為日式麻婆豆腐。 作者供圖

作為中國人,似乎沒有理由在日本吃中華料理。因為這是一種已經變化了的味道,絕對不是我們熟悉的那一口。然而,就是這種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讓我覺得有一種奇異的矛盾感—「既本土,又異國」的風情。

日本的中華料理,有幾樣必備的菜式:拉麵、餃子、炒飯、燒賣,以及麻婆豆腐。其中,麻婆豆腐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存在。

日本料理的口味普遍清淡,因為它的美食哲學是凸現食材的原味與鮮味,講究食材的原味,所以食材是否「當造」就變得十分關鍵。而烹調手法,日本料理則推崇蒸、煮、烤,少油少辣,像「懷石料理」便是其中佼佼者。

因此,當我看到日本人對「麻婆豆腐」的熱愛時,我實在感到匪夷所思。至少,我不認為日本人能受得了麻婆豆腐的麻和辣。

事實上,雖然是同樣叫「麻婆豆腐」,但是很顯然,日本土生土長的那一口,的確跟「川式」的很不一樣。日本麻婆豆腐與四川麻婆豆腐的「口味」有着截然不同的區別。日本麻婆豆腐一般會特別加入日式甜麵醬,在甜味的中和下,麻味和辣味會弱一點,口味變得相對和順,更適合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而且,通常日式的會使用豬絞肉,而不是傳統的牛絞肉。

說句實話,我覺得日本麻婆豆腐是挺好吃的,有種別樣的風味。而且,因為少油少麻少辣,對於香港人來說,好像少了一份「罪惡感」。當然,前提是你不要以四川「原裝」麻婆豆腐作為評量標準,否則你只會覺得不正宗。

川菜風潮至今流行

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川菜成為日本中華料理重要的一員?這跟中國廚師陳建民有着密切的關係。

在1920年代,中國菜隨着商人、學生傳入日本。像神戶、橫濱等港口城市出現了一些中餐館。同時,中國菜的「在地化」過程也開展了。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祖籍四川的陳建民在東京創辦「四川飯店」,以麻婆豆腐、擔擔麵等菜式作為他的「招牌菜」。陳建民除了經營餐館外,還在日本開設烹飪學校,並且在日本NHK電視台《今日的料理》節目教授中國菜烹調技巧。陳建民帶領了川菜走進日本家家戶戶,使川菜後來居上,與粵菜一同成為日本中華料理的「雙璧」。因此,他也被稱為「日本川菜之父」。

其後,他的兒子陳建一繼承衣缽,繼續推動川菜在日本的發展。1993年至1999年,這六年間,陳建一不間斷地參加了日本富士電視台烹飪比賽節目《料理的鐵人》(香港收費電視也有轉播,我小時候很愛看!),把日本川菜風潮推到另一個高峰。於是,中式醬料,像豆瓣醬、甜麵醬、花椒等,以及中菜調味料,像芝麻油、葱、薑、蒜、香菜等,慢慢為日本人所廣為接受。

月前,在大阪難波看到有一間中華料理菜館,其中一道菜標誌着「陳建一麻婆豆腐」。於是,我二話不說就走進去嘗嘗。整體來說,它的確能保留傳統麻婆豆腐的麻、辣、鮮香,而且從它的稠度來看,可以看出它能保留傳統分幾次(一般是三次)勾芡的技法。只是,它的麻度和辣度,以及「明油」,都因應日本人需要減了不少。味道其實不錯,至少符合我的口味,是一種可以再吃的菜。

對!最後必須提一下:麻婆豆腐被譽為「日本人萬年吃不膩的一道菜」。它曾經在日本的中華料理人氣投票中,名列榜首。麻婆豆腐絕對可以說是日本中華料理的代表菜式。

●葉德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文學士」課程統籌主任、「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副總監,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文化專著。

讀文匯報PDF版面
評論(0

0 / 800

相關推薦
評論成功,請等待管理員審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