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基(左八)參加西貢北官坑村七聖古廟抗戰紀念碑揭幕典禮。陳國基Fb圖片
●林定國到訪上環儒林臺8號。林定國Fb視頻截圖
●卓永興走訪位於西貢的兩個抗戰遺址。卓永興Fb圖片
●黃偉綸(左三)昨日到訪抗戰遺址:西貢沙角尾村育賢書室。 黃偉綸Fb圖片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前夕,多名香港特區政府司長分別走訪香港不同的抗戰遺址。他們表示,全港各區有多個不同類型的中共抗戰遺址,特區政府高度重視這些遺址的保護、保育,並全力以這些遺址為歷史載體,開展豐富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已在不同遺址進行修繕優化工作,並在可行的地點設置紀念牌匾或資訊牌,介紹相關的抗戰歷史。他們鼓勵市民透過到訪這些抗戰遺址,以及積極參與各項抗戰勝利紀念活動,從中凝聚開創更好明天的巨大力量,同時讓愛國精神繼續薪火相傳、發揚光大。●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龍

游擊隊喬裝深入 用生命殲滅日軍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日前參加了西貢北官坑村七聖古廟抗戰紀念碑揭幕典禮。官坑七聖古廟位於西貢北十四鄉官坑村,在香港淪陷期間,日軍把這裏作為控制九龍市區的重要據點,駐守的20多名日軍到處拉伕挖戰壕、搶掠財物、調戲婦女,民眾恨之入骨。1944年冬天,港九大隊西貢中隊決定消滅這個日軍據點。游擊隊先派出偵查員喬裝深入偵查,制定周詳作戰計劃。在一個伸手不見五指的深夜,中隊長張興、指導員梁超率隊發動襲擊,在激烈戰鬥後殲滅現場所有日軍,繳獲一批槍支彈藥。隊員吳壽在戰鬥中壯烈犧牲,用鮮血和生命寫下了香港抗戰史的輝煌篇章。這個抗戰遺址是那段烽火歲月的重要見證。

女情報員助炸毀敵軍軍艦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近日走訪位於上環儒林臺8號的舊址,這裏曾是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港九大隊)的情報觀察站。林定國介紹,1944年,盟軍準備發動大反攻,需要中方協助蒐集日軍艦艇在維港的動態,當時居住在儒林臺8號四樓的文淑筠,在窗口以望遠鏡逐一觀察敵艦錨位,繪製分布圖,並由地下交通員秘密送往東江司令部,再轉交盟軍。10日後,聯軍第十四航空隊成功利用這些資料精準炸毀日軍軍艦,火光沖天,為抗戰勝利奠定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他表示,當年的儒林臺舊址已經變成高樓大廈,許多人亦未曾親歷戰火,但歷史印記不可磨滅。全港各區有不少保留下來的抗戰遺蹟,提醒後人和平得來不易,需要世代傳承與珍惜。

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日前走訪位於西貢的兩個抗戰遺址,包括黃毛應玫瑰小堂和蠔涌車公古廟,憑弔抗日英烈。他介紹,黃毛應村位於西貢大網仔附近,是一條約有十多戶的客家村落。村內的天主教堂「玫瑰小堂」建立於1940年。隨着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總隊(東江縱隊前身)隨即在翌年2月3日,在該址成立港九大隊。蠔涌車公古廟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屬一級歷史建築。抗戰期間,港九大隊沙田短槍隊以該廟作為據點,經常聚會和部署行動。

他表示,黃毛應玫瑰小堂和蠔涌車公古廟的門外,都新豎立上一個「香港中共抗戰遺址」牌匾,提醒世人不要遺忘這段慘痛歷史,認識港九大隊的貢獻。

港「八辦」以茶莊掩護聯通四海

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昨日到訪了其中一個抗戰遺址—─西貢沙角尾村育賢書室,並與4位村長作交流,緬懷抗日組織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在港英勇抗日的珍貴歷史。當年西貢是港九獨立大隊的大本營,為應對日軍及加強游擊成員的聯繫,育賢書室由典型的「卜卜齋」書室,變為重要的秘密抗日基地之一,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他說,政府不同部門正在全港多區多個抗戰遺址進行修繕保護工作,今次到訪的書室外已特別設置了紀念牌,讓市民更深刻和全面認識書室這段別具意義的抗戰歷史。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介紹,在律政中心附近,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的「太平行」,平日熙來攘往,前身為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的遺址。該辦事處是抗戰初期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核心領導機構。辦事處在1938年1月設立時是位於皇后大道中18號一棟大廈的2樓,並使用「粵華公司」經營茶葉生意作掩護,其間廣泛開展宣傳聯絡工作,積極發展華南抗日力量,接受和轉運港澳同胞、海外同胞捐贈的物資,協助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戰等,為推動抗日戰爭取得全面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他表示,為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特區政府於全港多個中共抗戰遺址加設了資訊牌。他鼓勵大家前往參觀,加深認識抗戰歷史,並了解香港在這段歷史中擔當的重要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