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盈盈)為培養香港年輕一代對天文學和太空科學的興趣,加深他們對中國航天科技發展及成就的認識,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中華總商會合辦「少年太空人體驗營2025」,挑選30名來自28間中學的學生,於7月25日至8月2日前往北京及酒泉等地參加航天員體驗課程。活動昨日舉辦分享會,多名學生細說當中體會與收穫。有學生表示,在現場觀看火箭發射塔及天線通訊系統,震撼感難以言詞表達,又指今次體驗激發自身對航天事業的興趣,期望未來能加入國家航天科技團隊,為人類未來發展作貢獻。
首訪國家天文台武清觀測站
少年太空人體驗營由香港太空館策劃,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協辦,在9天的活動中,同學們參觀多個國家重點的天文及航天科學設施,包括北京航天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等,並首次到訪國家天文台武清觀測站,認識「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數據接收和深空通訊系統。他們又到了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體驗航天醫學及航天員訓練,包括穿脫航天服及品嘗太空食品等。行程中並設有測試環節,以確認學員們能否掌握過程所學。
沙田官立中學中五生林君桐、浸信會呂明才中學中三生張倬僖,以及拔萃女書院中三生鄭安生獲選為活動的「最佳表現營員」,三人在昨日的分享會上細說所思所感。
其中,林君桐在行程中最深刻的是參觀國家天文台武清觀測站,該天文台曾接收火星車「祝融號」的信號。她直言,當第一眼看到那高達72米的天線時,深感震撼;而能親身了解航天科技的通訊運作,特別是地球與火星相隔4億公里下,依然能夠做好訊號收發任務,更讓她覺得不可思議。林君桐指出,航天科學涉及很多極端複雜的物理知識,她最喜歡物理科探索,並笑言「這正是我對航天有興趣的原因」。在體驗營中,她與團隊合作短時間內製作「長征二號系列運載火箭」模型並成功發射,也令她覺得十分有趣和興奮。
赴酒泉感受發射塔宏偉
張倬僖則分享了參觀「東方紅一號」發射塔的經歷。他表示,在參觀前學生們獲安排觀看講述不同崗位人員如何協作完成發射任務的影片,而當他們來到發射塔前,見到宏偉的建築,彷彿置身於影片中的場景,印象非常深刻,更有機會透過望遠鏡觀察發射塔的構造,從中感受到國家航天發展的成果。
他又提到,隨着航天科學的發展,太空探索不只局限於太陽系內的行星,世界各地都在致力尋找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他希望未來有機會加入國家相關的航天研究團隊,為人類發展作出貢獻。
鄭安生形容,能親身參訪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在遼闊的沙漠中,仰望萬里無雲的天空,我感受到發射塔的宏偉,感覺很震撼。」她還提到,與航天專家和航天員交流時,對方態度謙遜且十分親切,「像大哥哥大姐姐一樣耐心地為我們解答。」她特別記得與一位博士專家交流時,對方提到當前國家航天科技團隊中,大部分從業者未滿40歲,整個氛圍帶着年輕活力,讓她對國家航天事業的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香港太空館館長何萬雄在分享會上表示,期望各位同學能透過是次旅程,加深認識國家航天成就,藉與航天員及航天專家的對話,學習他們對工作的熱誠、嚴謹一絲不苟的專業精神,以及投身國家航天事業發展的投入與堅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