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荷

世間百態,無奇不有。特別是在婚姻生活中,有些婆家對待兒媳的態度真是天差地別。有的婆婆待兒媳如親生女兒,一家人和和美美;而有的卻專挑兒媳的不是,斜着眼睛盯着兒媳婦的一舉一動,稍有不足便橫加指責。

我曾聽母親講過她村裏一戶人家,這家的婆婆是舊社會過來人,帶着滿身的陳腐觀念。令人不解的是,她的女兒這家的小姑子,不但不勸母親,反而幹盡挑撥之能事。對哥哥弟弟的媳婦百般挑剔,一點小事都被她誇大成不可饒恕的過錯。這個家庭的悲劇在於,他們的惡行實實在在毀了三代人的幸福。老太太年輕時受過婆婆的氣,如今便把怨氣發洩在兒媳身上;兒子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最可憐的是小孫子,本應享受祖輩的疼愛,卻因為家中終日烏煙瘴氣,變得膽小怯懦,這就是一個挑事女人給第三代帶來的傷害。

更可怕的是,這個小姑子竟然常常撒謊製造矛盾。她時常跑到母親屋裏搬弄是非,編造各種謠言來離間婆媳關係。如果被人揭穿,她不是道歉,而是變本加厲。這戶人家的名聲在左鄰右舍中臭名昭著,但農村人家各過各的,誰也不會去干涉別人的家事。

多年後,當我已成家立業,偶然間向母親問起這戶人家的近況。母親嘆了口氣說:「那家的老太太去年過世了,兒子一家和她斷絕了往來。那個興風作浪的小姑子,至今未嫁。」我問為何,母親搖頭道:「她的德行不僅本莊人知道,外莊人都知道她的德行,誰還敢娶這樣的人當媳婦?她成了她母親的翻版,卻毀了自己的一生。」

這個故事我聽母親講了不止一次,每次聽後都深感震撼。一個人若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欺負他人,午夜夢迴也不怕鬼魂纏身嗎?這小姑子的惡習還不僅限於此。她最擅長通過各方渠道打聽張家長李家短,然後添油加醋,在家庭中傳播。即便那是完全沒有的事,她也能憑空捏造出「事實」,編造出栩栩如生的細節。她捏造出來的謠言,總是讓人難以立即求證,而被中傷的人往往百口莫辯,久久無法洗脫罪名。

我的一位好友就曾深受其害。她的小姑子總在哥哥面前說嫂子的不是,在兄弟姐妹間散播各種謠言。有這樣小姑子的人,往往源於家庭教育缺失與家風不正的家庭環境。父母的品性,會深遠地塑造孩子的德行;家風的善惡,早已注定下一代的軌跡。可笑的是這位嫂子還一無所知,將小姑子視為親人,直到有一天從別人口中得知這些流言蜚語,忍不住去找小姑子對質時,這小姑子不但不認錯,反而把責任全推到自己哥哥身上,說全是聽哥哥說的。

這樣一來,原本恩愛的夫妻產生了深深的誤會。丈夫覺得妻子不信任自己,妻子覺得丈夫在背後說自己是非。而那個始作俑者,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看着這場由她親手導演的鬧劇,這種故意製造矛盾卻又躲在一旁看戲的心態,着實令人可恨。更悲催的是,這樣的行為往往會給一個家庭帶來長久的傷害。夫妻間的信任一旦被破壞,就像破碎之鏡難以重圓。即便日後真相大白,那些傷痕也會留下記憶,成為夫妻間難以抹去的陰影。

我還有一位好友A,多年前就對她的小姑子敬而遠之。但她小姑子對A始終抱有敵意,散布的流言蜚語從未停止。類似的事件在小A親屬圈裏經過對證,可謂不勝枚舉。最令人心寒的是,小姑子甚至面對A公開撒謊。有一年A的婆婆過生日,小A提前打電話詢問為老人慶生事宜,那家長子輕描淡寫地說:「不過了,就簡單吃頓飯就行。」可A覺得老人年事已高,過一個生日便少一個生日,實在應該好好慶祝。於是她特地買了肉、菜等食材,打算去給婆婆做頓豐盛的生日宴。

誰知,當A興沖沖地趕到婆家時,卻見一大家子人早已齊聚一堂,連重孫子都來了,唯獨她這個做媳婦的被蒙在鼓裏,在團圓場景之外,小A當場愣在原地,進退兩難,內心憤懣難平,還要強顏歡笑陪完全場。事後A質問一家人為何獨獨對她撒謊。她是明媒正娶的媳婦,這家人竟能做出這等事來,簡直天理難容。可面對質問,一家人都沒有一個合理的解釋。這件事讓A徹底寒了心,也讓她看清了:有些人,即便血脈相連,也不配稱為家人。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那些專事挑撥、製造紛爭的人,終究逃不過命運的審判。

母親愛看戲,最愛看的是《小姑賢》,我曾戲謔她為什麼愛看這樣的戲?她說,這是女人的戲,等你長大了就知道了。現在,我也很愛看這樣的戲。《小姑賢》之所以深受女性觀眾推崇,是因為她並非簡單的「調和劑」,而是一個家庭中至關重要的「情感紐帶」。她既理解婆婆的傳統心思,又懂得嫂嫂的現代處境,能以同輩的親切和智慧,在婆媳之間搭建溝通的橋樑。她的賢,在於不煽風點火、不搬弄是非,而是用善意化解誤會,以真誠維護家的和氣——這正是家庭和睦最珍貴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