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網記者 賀鵬飛 南京報道)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一批反映侵華日軍罪行及抗戰勝利等主題的文物史料入藏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其中,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代表集團向紀念館捐贈了7件獨家溯源馬吉影像和《拉貝日記》重現過程的文物史料,包括《紐約時報》「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全頁廣告報紙原件,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柯比關於《拉貝日記》重要性的聲明等,現場引發關注。

9月2日,紀念館舉行文物史料捐贈儀式,揭露日軍暴行的英美報刊、反映抗戰勝利的紀念信封、新四軍游擊隊繳獲的日軍軍刀、反映日軍掠奪罪行的銅鏡等126件(套)文物史料對外公布。這批文物史料為還原歷史真相、銘記民族創傷提供了有力支撐。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江蘇記者站站長陳旻代表集團捐贈了7件文物史料。其中,《紐約時報》「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全頁廣告報紙原件是由陳憲中、邵子平等一群愛國華人籌款6萬美元,於1990年12月26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的全頁廣告。該廣告主題為「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兼駁斥石原慎太郎」,同時向全世界徵集南京大屠殺有關資料。正是這則廣告引來知情者提供關鍵信息。

柯比關於《拉貝日記》重要性的聲明是1996年12月11日發給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的,其中寫道:「沒有任何其他文本如此深刻地捕捉了南京居民面對日軍侵略時的恐懼與絕望。這是一部令人震撼的恐怖實錄,使這段歷史鮮活如生。」
大文集團捐贈的文物史料還包括1990年10月美國《花花公子》雜誌電子版全本,這期雜誌刊發了對日本前交通大臣石原慎太郎的深度訪談。石原慎太郎在採訪中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
據陳旻介紹,正是因為石原慎太郎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紐約華人才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予以駁斥,並在全球徵集南京大屠殺證據,引發美國華人與日本記者在美國爭相尋找記者南京大屠殺的馬吉影像。1991年7月,日本每日放送記者加登英成在洛杉磯找到費奇版11分鐘馬吉影像,並於當年製作成53分鐘紀錄片《驗證南京大屠殺》,這是日本國內第一部揭露南京大屠殺真相的紀錄片,在日本及西方社會反響巨大。同年,邵子平在大衛·馬吉地下室裏找到13盒膠卷,拼接製作成一份37分零5秒的「一吋盤」,這在目前已見各馬吉影片版本中,反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暴行畫面最為全面、內容最為豐富。
南京大屠殺是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犯下的殘暴罪行。當年,約翰·馬吉冒着生命危險,秘密使用16毫米攝影機記錄下了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2015年10月,《南京大屠殺檔案》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記憶名錄》,馬吉使用的攝影機和膠片成為重要組成部分。
在大文集團全程推進下,馬吉影像37分鐘版「一吋盤」於2019年12月13日由聯合會捐贈給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今年8月,《大公報》和香港文匯報分別獨家溯源報道馬吉影像和《拉貝日記》於上世紀90年代重現美國的歷史脈絡,這兩份報紙的原件也作為重要史料,被捐贈給紀念館。
大文集團捐贈的7件文物史料簡介
1、《紐約時報》「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全頁廣告報紙原件
1990年12月26日,陳憲中、邵子平等一群愛國華人籌款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全頁廣告,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並駁斥石原慎太郎否認南京大屠殺的言論,同時向全世界徵集南京大屠殺有關資料。
2、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東亞研究委員會主席柯比關於《拉貝日記》重要性的聲明
1996年12月11日,柯比發給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的聲明認為,《拉貝日記》無疑是一份極其重要的歷史文獻。紐約時報、美聯社、路透社、《世界周刊》等國際媒體在報道中紛紛引述了柯比的聲明內容。
3、1990年10月美國《花花公子》雜誌電子版全本
這期雜誌刊發了對日本前交通大臣石原慎太郎的深度訪談。石原慎太郎在採訪中公開否認南京大屠殺,在國際上掀起軒然大波。
4、1996年12月,《紐約時報》、美聯社、路透社對公布《拉貝日記》的報道。
5、1996年12月《拉貝日記》公開後,全球媒體報道情況。
1996年12月12日,拉貝的外孫女萊茵哈特夫人在美國紐約向世界各國記者展示了《拉貝日記》,即刻引爆全球媒體。美國華裔歷史學家吳章銓教授整理了當時美國、德國、加拿大、中國、日本、韓國、香港與台灣地區等數百家主要媒體的報道情況,並收集了部分報道原文和報紙。
6、2025年8月7日,《大公報》以跨版獨家溯源報道馬吉影像於上世紀90年代重現美國的歷史脈絡的報紙原件一份。
7、2025年8月30日,《香港文匯報》獨家報道《拉貝日記》被發現的歷史真相的報紙原件一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