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陽吉展示漫畫《寶塔山的奇跡》。 香港文匯報記者蘇雨潤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蘇雨潤 北京報道)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門廣場將舉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曾與中國軍民並肩抗戰的日本籍八路軍老戰士小林清之子——日本八路軍新四軍戰友會副會長兼事務局長小林陽吉將獲邀參加紀念活動。他在9月1日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表示,日本政府必須正視歷史,「只有勇於反思的國家,才能贏得世界的尊重」。為讓日本青年看清歷史真相,他還策劃出版了科普抗戰史實的漫畫,希望讓更多日本青年了解那段真實的抗戰歷史,「銘記歷史,不忘和平,要把這些事情世世代代傳下去。」

回溯過往,小林陽吉與中國的抗戰紀念活動有着深厚聯結。此前,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70周年的重要時刻,他均收到邀請並榮獲紀念章。「今年又一次受到邀請,參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紀念活動,我感到莫大的榮幸和非常的自豪,這是對我父親的褒獎和告慰」。

談及即將舉行的閱兵式,小林陽吉表示,閱兵的意義是銘記歷史,不忘歷史,珍視和平。「80多年前,如果中國軍隊能有如今一半,甚至十分之一的實力,也不會有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小林陽吉坦言,彼時的中國因積貧積弱、力量分散,才給了侵略者可乘之機,「國家弱就會被人欺負。」

在他看來,閱兵就是要給世界看看中國的軍隊,這是世界和平的基石。「現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不安定,為什麼?就是因為沒有自己強大的軍隊。」小林陽吉認為,一個強大的國家、一支強大的軍隊、一個團結的民族,才會讓外敵不敢覬覦,這不僅是中國人民的需求,更是世界和平的保障。

小林陽吉還分享了父親小林清的一段經歷:1945年8月15日之後,小林清在膠東接收部分日軍武裝時,告訴這些日本士兵,「中國全國上下不分黨派、不分民族,早已團結一心抗擊侵略,日本戰敗是歷史必然。」

唯有反思歷史的國家 方能贏得尊重

小林陽吉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應該把戰爭的真實情況告訴廣大的青少年,讓他們明白中日兩國是友好鄰邦,中日兩國人民也有數千年的傳統友誼,但是在這兩國的歷史中有過侵略和被侵略的關係,歷史是不能忘記的。他還強調,也要讓廣大的日本人民明白,「只有勇於反思反省的國家,才能贏得世界上的尊重。」

作為日本八路軍新四軍戰友會核心成員,小林陽吉始終在為中日友好奔走,不僅將前田光繁、小林寬澄等日本籍八路軍戰士在抗戰時期所做的事情記錄下來,也詳細整理了他們戰後回到日本後,持續宣傳和平、推動中日友好的歷程。同時,他還策劃出版了科普抗戰史實的漫畫《寶塔山的奇跡》,以漫畫這種生動易懂的形式,讓更多日本青年了解那段真實的抗戰歷史,「銘記歷史,不忘和平,要把這些事情世世代代傳下去。」

「生為日本人,死是中國魂」

「我的父親小林清原是一名日本士兵,1939年來到中國,1940年在膠東的文登縣與八路軍作戰時被俘。」談及父親的過往,小林陽吉的語氣中滿是敬重。他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父親被俘後,八路軍並未將其視作敵人,反而給予了充分的自由與平等,尊重他的人格,像對待朋友、階級兄弟與同志一般接納他,隨後還送他前往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學習。

在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的學習與教育,成為小林清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小林陽吉坦言,正是這段經歷,父親知道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的戰爭是不正義的侵略戰爭,明白了要消滅這樣的戰爭,要讓中日兩國人民擺脫日本帝國主義的蹂躪,就必須沿着八路軍與中國共產黨指引的道路堅定前行。

從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畢業後,小林清返回膠東,牽頭創建了在華日人反戰同盟膠東支部,並擔任副支部長。不僅如此,他還將自己的思想轉變與經歷寫成《我的思想反省》一文,發表在1944年7月23日的山東根據地《大眾報》上。「這樣一來,父親『日本八路』的名聲就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傳開,從此他成為了一名反法西斯的勇敢的戰士。」

回憶起父親口中的八路軍,小林陽吉還分享了一個細節:父親被俘後,身上的日軍服裝被換成了八路軍制服,但他在日軍時期的個人物品卻被悉數歸還。「起初,父親看到八路軍沒有軍銜,大家穿着統一的服裝,還誤以為這不是正規部隊。」直到後來,小林清才明白,八路軍的長官和士兵都是一樣的,都非常和藹可親,始終執行着「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將優待俘虜的政策落到實處。

「生為日本人,死是中國魂」——在延安日本工農學校的學員中,小林清是唯一一位戰後沒有返回日本的人。1983年,他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最終在天津走完了一生。對於小林清「把一生交給中國」的抉擇,小林陽吉坦言,父親留在了中國,他熱愛中國,對中國人民有着深深的感情,他跟中國人民一起打擊日本侵略者,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他自己人生中的輝煌篇章,也是我們作為家人引以為榮的地方。「我為父親感到自豪」,小林陽吉激動地說。

責任編輯: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