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總理莫迪時隔七年再度踏上中國土地,來華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天津峰會,並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了雙邊會見。這標誌着中印關係正進一步恢復提升。在會見中,莫迪專門提出,中印關係不受第三方影響。那麼,莫迪沒有明言的第三方到底是誰呢?大家心知肚明。

早在2011年,美國奧巴馬政府就提出,將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2017年,特朗普出任總統後不久即提出「印太戰略」。2022年,拜登政府發布《美國印太戰略》報告,強調重塑美國在印太的領導地位。在總統任期內,奧巴馬、特朗普和拜登都曾高調訪印加強戰略合作。可以說,無論是奧巴馬時的「重返亞太」,還是特朗普和拜登的「印太戰略」,印度都是設計中的重要一環。

2014年莫迪上台伊始,也一改往屆政府「向東看」的政策,明確提出自己的「印太戰略」,其中主要是強化與美日澳等國關係。然而,此「印太戰略」並非彼「印太戰略」,美國不斷拉攏印度的本質目的更多的是想讓其充當圍堵打壓中俄的急先鋒。

實際上,美方出台所謂「印太戰略」這麼多年,除了挑起事端、製造分歧,並沒有真正為地區國家做什麼,可謂「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而且還將印度拖入「被美國綑綁」的被動局面。特朗普再度執政後,更是重啟印巴聯動政策,加強對巴軍事合作,直擊印度在克什米爾問題上的軟肋,並對印加徵50%關稅。以上種種都讓印度對美國以及發展對華關係有了更清醒的思考與認知。

莫迪:印中是夥伴不是對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日前評論指出,印度調整對華政策是其「將國家利益置於對陣營的僵化效忠之上」的戰略自主體現。莫迪本人近日也在獨立日講話中明確強調,絕不因外界壓力犧牲國家利益。莫迪在8月31日會見中也表示,印中是夥伴而不是對手,共識遠大於分歧,印方願從長遠角度看待和發展兩國關係。

當然,印度對華政策未來仍難免會存在搖擺性,美國也不會輕易放棄拉攏印度制衡中俄,未來莫迪政府能否真正頂住壓力有待觀察。不過,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只要把準了是合作夥伴而不是對手、互為發展機遇而不是威脅這個大方向,中印關係就能綱舉目張、行穩致遠。一句話,「龍象共舞」,踩不到第三方。

●香港文匯報記者 葛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