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Levain Bakery」品牌的烘焙達人李國彰。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李國彰重視「體驗式消費」和「極致匠心」。香港文匯報記者黃艾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深耕天然酵母麵包17年及創立「Levain Bakery」品牌的烘焙達人李國彰,本身擁有物理學碩士學位,卻一直有個麵包夢,2008年毅然轉跑道走入熱廚房,跌跌撞撞打出名堂,備受小紅書等內地社交平台追捧,成為網紅麵包店之一。面對當前的麵包市場,他坦言當今的客人除果腹之慾以外,更重視「體驗式消費」和「極致匠心」,故該店推出豐富多樣的烘焙體驗班活動,將單純的消費場所升級為滿足都市人辦公休憩與親子社交的複合型空間,在逆風中找到生存甚至發展的空間。

面對早前的大班麵包西餅店結業,李國彰點出其中的關鍵原因,大型老字號往往背負龐大的店舖網絡與高昂的管理成本,在經濟波動時更顯脆弱,以及近年北上消費潮的疊加衝擊,加上大班的盈利模式單一與服務體驗不足,忽略與時俱進的「體驗感」,成為該公司結業的主因。「一年只靠一個月(月餅季)賺錢的模式風險極高。」

李國彰對香港麵包市場仍抱持樂觀,相信憑着「窮則變、變則通」的金科玉律,定能繼續攻堅克難,事實上他的創業路亦不是一帆風順。

「體驗式消費」吸客 成功打響名堂

經歷無數次失敗才得以尋找商機之路。並非出身麵包店世家、亦非學徒出身的他,在喜愛烘焙的父親影響下,過去每天放學都趕回家製作麵包,摸索其中的竅門。2008年跑到連鎖麵包店做學徒逾一年,翌年與朋友合資經營,在佐敦開設第一間天然酵母麵包店,但當時大部分市民不太接受歐陸式麵包,麵包店每月虧蝕,最終只營運一年多便結業,他蝕本十多萬元。

深思熟慮後,李國彰決定獨資經營麵包店,在2014年於中環元創方開設第二間,便已經在營運理念上加入「體驗式消費」,開設不同麵包烘焙的課程,與更多對麵包烘焙感興趣的愛好者分享,當時每月營業額達30萬元至40萬元,疫情期間更主動出擊,於2020年在愉景灣開設分店,再於2022年於鰂魚涌承租6,000呎巨舖,將其中三分二空間打造成開放式專業級麵包工廠,客人可以感受揉麵團、甩麵團時的表演張力,用餐就像在觀賞表演一樣,讓顧客「食得放心、玩得開心」,創造了值得回味的獨特價值,成為吸引客流和口碑傳播的王道。

開放式廚房方便顧客拍照分享

另一方面,李國彰的行銷之道獨樹一幟。他認為,店舖本身就是最好的宣傳,開放式廚房裏師傅們專注工作的專業姿態、俐落流程和整潔制服,構成了強烈的視覺吸引力,自然促使顧客拍照分享,形成自發性宣傳。

酵母麵包的製作工藝極為複雜耗時,每當新鮮出爐的麵包香氣飄散在香港的街角巷尾,承載着技藝與溫情的「香港味道」,牽引着顧客一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