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江浩 東區區議員 中學歷史老師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除了9月3日國家會在北京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之外,特區政府也會舉辦一連串紀念活動。中國人民抗戰勝利紀念日是一個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日子,因為這是中國人民在抗戰期間犧牲了逾3,500萬軍民性命才換來抗戰勝利的豐碑,香港同胞也在抗戰中作出卓越的貢獻。過去香港是英國殖民統治的地方,相當一段日子,港英當局刻意迴避香港在日佔時期的抗戰事跡,令香港青年沒有好好理解這一段歷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的短板。
早前,民建聯在香港科學館演講廳舉辦《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論壇,著名香港史專家劉蜀永在分享時指出,我們紀念抗戰勝利有兩個重大意義:一是弘揚愛國精神,一是弘揚抗爭精神。通過緬懷過去在抵抗日軍侵略戰爭中作出犧牲的先烈,通過傳揚他們偉大的抗日事跡,便是一個好好的愛國教育過程。抗日戰爭時,無數中國知識分子和有為青年在「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精神號召下,義無反顧走上戰場,這就是愛國精神的最佳體現。抗日戰爭也激發出一種難得的抗爭精神,全體中華兒女面對侵略者,誓死不願當亡國奴,甘願拋頭顱灑熱血奮勇抗敵,一去不回頭。正是因為這種偉大的抗戰精神,才讓中國人民取得最後抗戰勝利。
現時大多的年輕一代沒有經歷過戰爭,或會以為和平是理所當然,漸漸淡忘過去先烈為抗戰、為民族存亡而作出英勇犧牲的重要意義。一些沒有正確了解抗日戰爭歷史的年輕人更持有一種錯誤的觀念,往往以為銘記抗戰歷史,就是在散播仇恨,就是在傳播「中國人憎恨日本人」的種子。這是一種非常狹隘而且錯誤的歷史觀,我們銘記歷史,並不是傳播仇恨,反而是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和平的可貴,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必要性;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富強,歷史才不會重蹈覆轍。年輕一代要在緬懷先烈的過程中,樹立一種正確的愛國價值觀。
更甚者,直至今天仍有人把英軍對抗日軍18天戰爭錯誤理解為「香港保衛戰」,以為全香港只有英軍在英勇對抗日軍的入侵。事實上,多項文獻均指出,當時駐守香港的英軍司令一早洞悉日本將會南下,向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請求派兵增援香港,但遭到斷然拒絕。因為在「大英帝國」和邱吉爾的心目中,香港抵抗的作用微不足道,沒有任何值得保衛的價值。反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抗日游擊隊,是日佔時期唯一一支成建制、始終堅持抗戰的武裝力量,是香港抗戰的中流砥柱。
為了更好讓年輕一代全面了解香港抗日戰爭的英勇事跡,教育局應該通過課程發展議會,適當在中史科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抗日事跡,成為一個獨立的抗日戰爭篇章,讓所有香港學生知道,愛國愛港是香港的傳統,在國家危難之際,香港同胞也曾冒着生命危險投入抗戰之中。香港教育界應從歷史中,弘揚新一代青年學生的愛國精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