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樹仁大學昨日為胡鴻烈舉辦追思會,邀請不同年代畢業生分享對他的懷念。
●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仁大社會學系校友陳國基
●眾多校友親朋前往胡鴻烈追思會致哀。

仁大辦胡鴻烈追思會 校友陳國基憶校監:如明燈照亮無數求學的心

香港樹仁大學創辦人及校監胡鴻烈於上月27日逝世,享壽105歲。校方昨日為他舉辦追思會,邀請不同年代畢業生分享對他的懷念。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兼仁大社會學系校友陳國基指,胡鴻烈以半世紀的光陰,完美演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真諦,又形容胡鴻烈與已故妻子鍾期榮對教育事業的無私奉獻,改變了當時無數青年的命運。追思會上並宣布,仁大在寶馬山擴建的新校舍將命名為「胡鴻烈鍾期榮校園」,期望兩人的精神永存。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盈盈

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北山彥

胡鴻烈追思會於昨日下午2時半開始,有校友早上10時許來排隊領取門票。在主場館仁大邵美珍堂,追思會台上掛上「手種千年樹、心存百世仁」對聯,並播放悼念胡鴻烈的影片。出席人士坐滿可容納千人的會場,校內廣場及演講廳等多處亦安排了直播,供師生校友參與。

半生心血創樹仁 成港高教里程碑

追思會上,全體人士先肅立靜默兩分鐘,之後播出記錄胡鴻烈生平的紀念片段,由創校、擴建校舍到大學正名,點滴心血都見證着胡鴻烈夫婦對辦學理念的堅持。

陳國基與太太、即當年樹仁同班同學一同出席追思會。陳國基分享道,胡鴻烈對教育的熱誠及理想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無數求學的心。胡鴻烈夫婦本是法律界翹楚,原可延續法律界事業過着豐裕生活,但50多年前他們對教育事業的宏願和抱負,促使全身投入創立樹仁書院,將大半生的心血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改變了當時無數青年的命運。隨着辦學規模逐漸擴大,樹仁在2006年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是本地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大小事務親力親為 影響學生做人處事

陳國基感恩在人生路上有幸受教於胡鴻烈夫婦的春風化雨,他形容,二人堅持「仁者教育」的理念,處處以學生福祉為依歸,作為當年的樹仁學生,親身感受過他們對學校大小事務均親力親為的態度,那種心繫學生的精神,深深影響樹仁學生做人處事的態度。陳國基指,胡鴻烈夫婦留給香港最寶貴的,不單止是一所大學,更是一種堅守理想的精神,一種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教育家情懷,其故事與偉大精神會化作新一代教育工作者的養分,引領他們傳承「敦仁博物」的精神,為國家、為社會培育更多仁德兼備的人才。

胡鴻烈長子、仁大學務副校監胡耀蘇在會上回憶當年父母創辦樹仁的初心,就是要堅持實行人格教育、道德教育,無論形勢環境如何轉變,樹仁的宗旨都會保存下去。

胡鴻烈次子、仁大署任校長胡懷中總結時分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是雙親做人做事的指導思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其一家收入已算寬裕,然而父母並不看重物質生活,「他們數十年都駕駛同一輛車。校長往返樹仁的日子,多數乘坐巴士或小巴;父親的西裝若穿出破洞,亦會縫補後繼續穿。」在胡懷中看來,這反映了一種中國式節儉與持守原則的生活態度,相比外在,他們更追求豐富內在的精神生活,並致力把自身的理想傳揚開去。

「敦仁博物」是樹仁的校訓,胡懷中表示,這是校監校長對同學的殷切期盼,希望大家體悟儒家思想的菁華,立身處世不會感到迷惘,實踐良好品格做一個好人,自強不息成為對國家社會有承擔,在專業上克己盡責、精益求精的有用之人。

以 「胡鴻烈鍾期榮」命名新擴建校園

他並即場宣布,校董會已決定擴建新校園並命名為「胡鴻烈鍾期榮校園」,校長校監縱然已離開,但他們的精神將會永存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