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採訪團一行在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內觀看大熊貓。 香港文匯報記者張仕珍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 漢中報道)陝西漢中位於秦嶺以南,生態環境優美,大熊貓、朱䴉、金絲猴、羚牛「秦嶺四寶」棲息於此。多年來,當地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走出了一條生態致富的新路徑。8月25日至28日,由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組織的「高質量發展看漢中」香港媒體採訪團到訪漢中,採訪團先後走進漢中市佛坪縣、洋縣、城固縣、漢台區、南鄭區等地,深入了解當地的特色產業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非遺文化傳承等內容,解鎖漢中在生態保護與產業升級中的發展密碼。

中國熊貓第一縣 種群數量130餘隻

位於佛坪縣的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基地內,四隻大熊貓悠然地吃着竹竿。 陝西秦嶺大熊貓野化培訓佛坪基地辦公室主任張寧介紹說,佛坪縣是秦嶺大熊貓分布的核心區域,大熊貓自然分布密度居全國之首。目前佛坪大熊貓種群數量已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10餘隻,增加到現在的130餘隻,其數量佔秦嶺大熊貓總量的三分之一,棲息地面積擴大了近一倍,每平方公里就有一隻大熊貓活動,被譽為「中國熊貓第一縣」和「生物基因寶庫」。

洋縣對外輸出朱䴉種源300多隻

在漢中洋縣,「東方寶石」朱䴉的保護也受到海內外的廣泛關注。據陝西漢中朱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人工繁育中心主任高潔介紹,洋縣朱䴉人工繁育中心起初是為救治野外病傷朱䴉,後逐步承擔起種群飼養、孵化、病傷救治及種源輸出等職能。從九十年代至今,該基地已對外輸出朱䴉種源300多隻,助力國內多地及韓國、日本重建朱䴉種群。「現在全球朱䴉種群數量已達1.1萬餘隻,其中陝西境內朱䴉種群數量7,700餘隻,朱䴉棲息地在不斷擴大。」高潔說,希望未來朱䴉能重現歷史分布地,亦期待通過更多交流活動,讓朱䴉這張生態名片被更多人知曉。

漢中冀加強與港合作

在8月27日舉行的「高質量發展看漢中」座談會上,採訪團與漢中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生態環境局、文化和旅遊局等部門有關負責人面對面交流,圍繞產業發展、外資外貿、文旅合作等議題深入探討,為漢中高質量發展與香港合作尋找新契機。 漢中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楊恒說,下一步,漢中希望跟香港方面加強合作,充分借助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為漢中利用外資、在更廣闊平台融資提供便利。

漢中市文旅局副局長楊寬對與香港的合作充滿期待。「香港是知名的世界旅遊目的地城市,漢中也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兩地旅遊差異化比較明顯,互補性強,合作前景廣闊。」楊寬表示,下一步,漢中將從客源互送、打造特色旅遊產品、加大漢中主題形象宣傳、提供文化供給與服務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漢港兩地文旅合作,吸引更多香港遊客到漢中旅遊。

香港新聞聯副主席郭一鳴對漢中的文化底蘊和自然資源讚不絕口。「此次我們香港媒體來到這裏,就是要向香港的讀者、民眾、投資人講好漢中故事,讓更多人看到漢中的優勢資源和發展前景。」郭一鳴建議,在與香港的交流合作中,漢中要「走出去」「引進來」,香港新聞聯亦願意搭建漢港兩地溝通橋樑,推動雙方在經貿、文旅、科技等領域的務實合作,讓更多香港企業與市民了解漢中、走進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