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會場內,每天都有由香港青少年軍總會派出的年輕講解員,在場向參觀者介紹展品。小學三年級的李曉楺負責講解展覽第三區「文章報國 輿論脊樑─抗戰中的大公報」和第四區「藝魂丹心 鐵線救國─抗戰中的葉淺予漫畫」。雖然年紀小,卻肩負重任,展覽期間她已參與數十次講解,也多次接待大型參觀團體。她昨日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參與講解的最大收穫是感受到先烈保衛國家的努力與犧牲,「士兵們付出血和汗水,真的很值得尊重。」

李曉楺的講解不僅讓觀眾動容,特區政府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在參觀時也特別讚揚這位9歲小講解員:「她講得這麼好,對國家歷史的認識讓我很讚嘆和感動,我們的下一代充滿希望。」但對李曉楺而言,這只是她學習歷史的開端,「觀眾經常問到九一八事變和日本侵略動機等問題,還有觀眾問我為什麼日本想要更多財產,我當時沒完全答上,回去後想再多學一點。」

作為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的員工,「港漂」崔興林亦參與了今次展覽的籌備與講解工作。他透露,展覽由年初就開始籌備,歷時數月編寫講解稿並反覆推敲史料。自己雖然已參加過不同活動項目,但今次展覽規模最大,投入最多。

他認為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真實、生動地呈現歷史,「我們得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的指導,編輯部同事也貢獻了很多力量,大家一起努力才有這樣的成果。」在講解過程中,他特別注重介紹香港同胞在抗戰中的貢獻,例如東江縱隊港九大隊的事跡。觀眾有時會提問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僑胞的角色,他與團隊特意補充相關史料,讓講解更具本地特色。

作為在港生活的「港漂」,崔興林深感歷史教育對香港社會的重要性,「這類展覽讓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共同感受抗戰歷史,促進彼此的理解和團結,非常有意義。」他希望通過講解,讓更多人認識到和平來之不易,同時弘揚愛國情懷。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