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立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島各界聯合會會長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8月21日,香港和澳門兩地特區政府在北京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內設立了首個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基地內展示了抗戰時期的重要歷史資料及物件。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歷史記憶,當時的香港作為抗戰物資轉運的重要通道,數百個愛國團體在香港成立,與內地人民並肩作戰抵禦外侮。讓青少年全面認識這段歷史,明白「國家不安全,受苦的都是老百姓;只有國家富強,才有今日的安寧幸福」,至關重要。
回歸以來,香港在法治、經濟等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出於種種原因,新一代的香港青年大多仍然對中國國情、國家歷史和民族精神缺乏全面的了解與認知。
香港與祖國緊密相連
香港同胞的愛國精神與傳統源遠流長:從抗戰時期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深入敵後,開展抗日游擊戰、秘密營救愛國人士;到建國後以資金和技術支援內地建設;還有改革開放初期,香港企業家率先到內地投資建廠,建設家鄉,以及捐資辦學,賑災籌款等等。這一系列愛國人物與事件,記載着香港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軌跡,是連接兩地的情感紐帶和精神橋樑。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要深化香港青年對國家的認知,讓他們銘記民族的苦難與輝煌,才能提升他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從而抵禦錯誤思潮的煽動和侵蝕;要厚植他們的家國情懷,激發其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明白自己作為中華兒女的使命與擔當,從而更加積極主動地投身到國家建設和香港發展之中。近年來,特區政府持續深化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在課程中增加中國歷史的部分,以及在課外活動中增加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而港澳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更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學習和了解國家歷史、文化的寶貴機會。
領悟抗戰精神 珍惜寶貴和平
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社會逐步回歸穩定,加強愛國教育是香港青年的必修課,也是安身立命成才之本。今年7月初,山東艦航母編隊來港展開為期5天的訪問,有參與歡迎儀式並登艦參觀的青少年學生表示,親身感受到國家國防力量的強大,上了一堂生動且難忘的「國防教育公開課」。還有,近日在灣仔會展舉行的「銘記歷史 珍愛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型巡迴展覽」,通過實物和大量的珍貴照片展示,遠比書本上的文字更具感染力,讓青少年學生了解到教科書上沒有的香港抗戰故事,更深刻認識到先烈為抗戰勝利的犧牲與付出,更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
當前,提升青少年對國家認同、厚植他們的家國情懷,是夯實社會根基的重要課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設立,為香港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以史為基,鑄牢青少年的愛國之魂。同時,學校可以組織抗戰歷史尋訪團,走訪粵港澳的重要抗戰遺址,讓青少年全面了解抗戰歷史,深刻領悟偉大抗戰精神;以及組織觀看9月3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九三大閱兵」電視直播,讓青少年感受國家國防力量的強大,明白強軍不是為打仗,不是要侵略,而是要捍衛和平,並銘記先輩為國家民族富強的付出,珍惜愛護香港由治及興的大好局面。這將有助於香港教育界探索更多元、更有效的愛國主義教育方式,特別是加強對中國近代史的教育,讓青少年認識到沒有強大的祖國,就沒有香港的安定和繁榮。
國家是每個人發展的堅實後盾,沒有國家的繁榮穩定,個人的美好未來無從談起。香港的命運與國家息息相關,唯有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緊密結合,才能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實現自我價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