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科研人員建立全球首個類器官抗體檢測平台,成員包括(右起):杜啟泓、周婕、李存。 港大醫學院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團隊昨日公布,成功研發全球首個基於鼻黏膜類器官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檢測平台」,能真實模擬病毒在人體呼吸道的感染情況,精準評估抗體及疫苗的實際療效,有望成為新一代「金標準」,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可靠的科學依據。研究成果即將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

該研究由港大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周婕、傳染病學講座教授兼霍英東基金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等領導。袁國勇昨日表示,該研究革新了長期依賴細胞系的抗體中和功效評估方法,呼吸道類器官平台能更準確評估中和抗體在人體的實際療效,為未來檢測呼吸道病毒抗體及疫苗功效提供新標準。

參與研究的港大微生物學系主任杜啟泓表示,新研發的呼吸道類器官在病毒受體數量及蛋白酶種類上均接近人體呼吸道的真實環境,能精準重建呼吸道組織的細胞結構與功能。傳統細胞系測試多使用動物細胞,與人類細胞差異較大,難以準確反映抗體在人體的實際作用。相比之下,類器官構建成功率高,可穩定維持6至12個月並多次重複使用。測試顯示,不同人的鼻腔樣本培養出的類器官高度相似,故團隊對研究的精準度充滿信心。

杜啟泓補充指出,雖仍需更多抗體株驗證類器官測試的精準度,但FDA已認可該測試較傳統方法準確,計劃未來3年至5年逐步取消動物實驗的強制要求,希望以後可將類器官測試應用於流感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抗體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