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子龍)昨日的深水埗陽光猛烈,也擋不住一群「米粒大使」穿梭街巷的腳步,大家手提一袋袋沉甸甸的「幸福米」上門派贈。在深水埗區議員劉佩玉、陳龍傑的帶領下,「米粒行動」早已超越了物資援助的意義。派米是橋樑,讓鄰里間的問候取代隔閡;關懷是底色,讓社區的溫度融化疏離。
「米粒行動」由深水埗左鄰右里關愛社、南昌北居民聯會、南昌東之友共同發起,深水埗居民聯會、九龍社團聯會合辦,深水埗民政事務處支持,華潤集團與華潤置地贊助,芯琪數字技術(深圳)有限公司擔任支持機構,並獲香港文匯報等媒體支持。
聞婆婆說「多謝你記得我」 「大使」暖心
在這群忙碌的身影中,「米粒大使」的故事讓人看見平凡中的偉大。家住深水埗的梁小姐是「米粒大使」的一員。她昨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最初被邀請參與時,只因「米是人人都要吃的必需品」便欣然應允,沒想到這份選擇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改變。
「從前樓裏住着誰都不知道,現在見面會主動打招呼,連外賣小哥都成了熟人。」梁小姐笑說,派米時遇見樓裏的老人家,總會多聊兩句,記下他們的需求。有次,一位婆婆拉着她的手說「多謝你記得我」,令她非常感動。
夏日派米時常汗流浹背,梁小姐卻未想過放棄。「看到街坊接過米袋時的開心樣子,就覺得所有辛苦都值得。」她說,幫助別人時,自己心裏也會湧起一股成就感,這種快樂是任何事都替代不了的,期待「米粒行動」一直持續下去。
一袋米串聯起志願者與街坊友情
一袋米,連起了區議員與居民的初心,串聯起志願者與街坊的友情。當陌生的鄰居因一袋米說出第一聲問候,當獨居的老人因一次拜訪感受到關懷,當年輕人因一場行動懂得責任與傳承,這片社區便有了溫度與生機。正如劉佩玉所說:「我們送的不只是米,是讓大家知道,身邊總有人在關心你。」
劉佩玉表示,從7月到8月,深水埗南昌區的受助家庭達500戶,若街坊當日不在家,「米粒大使」會在一周內再度上門。臨近開學,他們還特意統計有孩子的家庭,為未領取書包的學童登記由諾言慈善基金會捐贈的「愛心書包」。
「今日(昨日)是『開倉日』,要讓每戶登記家庭都感受到愛心。」陳龍傑在派米現場號召大家。他強調,「米粒大使」不只是物資的傳遞者,更是大廈與社區的「連心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