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國家科技部於2022年啟動在港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優化重組,並於今年初批准12所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重組成為「全國重點實驗室」,並新建3所全國重點實驗室 。該3所新的重點實驗室分別是香港大學的光量子物質全國重點實驗室、香港中文大學的量子信息技術與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由香港理工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合作興建的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
其中,量子信息技術與材料全國重點實驗室由港中大物理系教授劉仁保領導,涵蓋量子傳感與精密測量、納米與集成光子學、量子材料、量子信息理論等多個前沿領域。劉仁保昨日分享指,實驗室在量子傳感基礎理論、金剛石量子傳感應用、多光子干涉精密測量、納米與集成光子材料器件與應用、拓撲量子資訊材料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可解決國家量子科技發展中數項瓶頸性難題。
至於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全國重點實驗室,由港理大建設及環境學院院長李向東及港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吳宏偉擔任聯合主任。港理大表示,此實驗室以國家和全球發展戰略為導向,聚焦韌性城市建設和災害管理,提升沿海地區基礎設施韌性,以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其主要研究範圍包括:沿海城市極端天氣事件預測與複合氣候災害風險分析、基礎設施氣候韌性發展與極端天氣災害防控,及沿海複合氣候災害風險感知預警與應對管理政策等,為國家和區域的社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科研保障。
港科大發言人指,此實驗室旨在加強城市災害綜合防控的科學與技術研究,以保障公共安全及城市綠色發展為目標,有關的科研專案將充分利用科大領先國際的岩土工程離心機群實驗平台進行,該校亦將發揮其國際化科研網絡及雄厚的科研優勢,與理大共同推進全球沿海城市氣候韌性建設,建立完善的沿海城市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論,發表具國際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並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頂尖科研人才。
由港大校長張翔帶領的光量子物質全國重點實驗室,融合光子學與二維材料,研發量子與超構材料,聚焦超快過程與拓撲結構,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港大發言人介紹指,國家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昨日率代表團,在特區政府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副局長張曼莉及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葉水球陪同下訪問港大。代表團與大學主管人員及港大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深入交流,並參觀了其中兩所實驗室,深入了解港大的前沿研究。
港城大:助力國家學術創科建設
香港城市大學共有兩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獲國家科學技術部授牌,校長梅彥昌表示,大學積極深化與內地的全方位交流合作,先後與多間內地知名大學加強合作,並在深圳、福田、成都、青島、長沙和杭州成立研究院和創新研究中心,致力深化內地和香港在人才培育、創新創業、技術轉化、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並以港城大的科研和國際化優勢,進一步推動內地和香港的「產、學、研」協作,匯聚來自世界各地優秀學術人才,助力國家的學術和創科建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