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美國政府的留學生政策亂象,改變全球人才流動格局;香港高等教育亦因而成為相關領域新焦點,各所大學共收到1,100宗當地國際生相關查詢,並接納約60宗轉學來港的入學個案。吳宏偉指,當前重點是吸引全球精英,並非單純追求人數,應營造合適環境進一步發揮本港優勢。他建議,可構建本港以至大灣區內地城市小學至大學「一條龍」的國際化教育體系,完善精英學者子女的教學支援,同時以大灣區作為試點,系統優化國際學生簽證安排。

吳宏偉表示,要吸引國際人才除高等教育發展,基礎教育配套亦很重要,「國際知名學者教授最關心的是子女教育。如果沒有優質的小學和中學配套,很難吸引他們舉家來華。」

他提到,早前港科大(廣州)便率先嘗試相關概念,與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合作,為學生提供部分學分課程,形成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鏈條。他認為,透過完善的人才支援配套,並加強港澳與內地在人才流動、設備共享、數據互通等方面的深度協同,香港有望在提升國家人才競爭力方面發揮獨特的重要作用。

簽證方面,吳宏偉建議,香港可聯同大灣區內地城市,試行「承諾制」審批模式,對25個全面免簽國來華接受學歷教育的學生實施「一年期入境學習許可」制度,以高等院校錄取通知書免簽入境,並便利轉換成學生簽證。

至於非學歷的教育交流項目,亦可對免簽國學生試行落地簽180天政策,並探索「院校擔保備案制」及「團體簽證」特別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