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科學技術部批准在香港成立的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昨日正式獲授牌。15所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的設立,標誌着香港科研正在邁向嶄新里程,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的關愛與中央對香港科技發展的支持,也展現中央對香港世界級頂尖科研實力水平的高度肯定及信任,同時反映香港在國家科技發展和創新體系戰略的獨特地位與重要價值。隨着香港持續用好中央的挺港惠港政策,發揮內聯外通獨特優勢,深化國際科研交往合作,強化與大灣區及內地「產、學、研、用」協作,推動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的融合發展,將能為香港發展國際創新科技中心,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以及助力國家科技強國建設,貢獻更多香港科研力量!
特區政府昨日舉行在港全國重點實驗室授牌儀式,向由5間本地大學組建的共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頒授牌匾,涵蓋生物醫藥、量子信息、材料科學、電子工程、農業技術及海洋環境等多個國家戰略發展所需的前沿領域,它們不僅在基礎研究方面具國際領先水平,更在技術創新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展現出一流實力。
此次授牌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科技發展的全力支持,是貫徹落實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創科發展重要指示,進一步推動香港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的具體舉措;也是香港作為亞洲唯一擁有五所全球百強大學的城市,其基礎研究實力再次得到國家層面的充分認可、信任與期許;更是兩地科研合作機制創新與深度融合、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一步。
香港擁有「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既是國家的一部分,又具高度國際化特色,以及完善的法治體系與知識產權保護機制,能夠擔當國家與全球之間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而香港院校的基礎科研實力雄厚,在生命健康、信息科技、材料科學等領域具有國際領先地位,亦已在轉化腫瘤學、神經疾病、光量子物質等方面建立起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究團隊,並於國際學術界取得標誌性成果;加上高度開放自由的學術環境,與國際接軌的科研制度及與全球學術界、產業界的緊密聯繫。這讓香港成為匯聚國際頂尖科研人才與資源的理想之地,有利形成開放、協作、高效的創科生態,服務國家構建開放創新體系所需。
未來,憑藉15所全國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創新平台,香港應更主動緊密對接國家科技強國建設戰略,為深化大灣區科技協同及優勢互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發揮關鍵作用。
首先,香港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國家重大需求,力爭在基礎理論與核心技術方面實現更多「從0到1」的突破,協助國家解決瓶頸性難題,助力國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國家在高新科技領域的自主可控戰略作出更多貢獻。再者,通過高水平的國家與國際研究合作,吸引和培育國際頂尖高端人才,構建高水平人才梯隊,為香港和國家高質量發展持續提供智力支撐,並可探討建立跨境人才共享機制,推動香港與內地科研人員雙向流動。
同時,香港應深化大灣區科技協同,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產品市場化、應用普及化,實現更多「從1到N」。香港應進一步深化與內地及海外科研機構與業界的合作,特別是在大灣區內加強產學研協同,實現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有效轉化,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與經濟增長點,支持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例如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全球創新指數》百強科技集群中,「深圳—香港—廣州」集群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二位,彰顯大灣區在全球創科的領先地位。香港可憑藉基礎科研優勢,與深圳的產業化能力、廣州的應用場景形成互補,加上未來在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平台的推動下,有望進一步打造成為世界級創新走廊,鞏固提升香港以至大灣區創科領域的全球競爭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