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經濟持續增長、港股表現回暖,帶動內地企業併購活動更見活躍。羅兵咸永道昨日發布《2025年中國企業併購市場年中回顧及展望》顯示,2025年上半年內地企業併購市場披露交易總額逾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45%。國際政治經濟環境日趨複雜,國家經濟發展方向展現出清晰戰略定力,大大提振資本市場信心,企業亦積極併購推動技術升級與價值鏈整合,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香港應積極發揮國際金融中心與專業服務優勢,賦能內地企業「走出去」,深化跨境投融資合作與知識產權運營,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共享經濟紅利。
具體來看,國家產業政策與市場力量形成有效協同。報告指出,單宗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的超大型併購交易集中於高科技尤其是半導體、大健康和工業等戰略新興產業,交易多達20宗,遠超去年同期。此布局與國家「十四五」規劃中關於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培育新質生產力的要求高度契合,印證了經濟發展方向的精準性與前瞻性。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企業併購策略已從過去側重獲取海外技術轉向推動自主研發技術全球化及整合關鍵資源。報告指出,境內戰略投資者併購升溫與DeepSeek AI等技術創新直接相關,中國近年在高新科技領域不斷取得技術突破,不僅重塑市場信心,更推動產業鏈、價值鏈整合。
在地緣政治格局調整背景下,我國併購市場呈現區域結構優化特徵。新的市場結構調整能規避傳統市場政策風險,又契合「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全球化戰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其專業服務優勢在此過程中愈發關鍵。依託國際網絡與跨境投融資經驗,香港在知識產權交易、國際法律服務等領域形成的獨特優勢;香港資本市場的估值回升和IPO市場的恢復,亦為併購活動提供了良好的金融環境,能夠有效對接內地企業出海需求。
此外,經過長期探索與實踐的積累,內地企業現時的戰略目標已不再局限於「走出去」,而是「走進去」。在內地企業全球化布局的初級階段,併購可能是為了資源技術置換及市場准入;而如今的活躍併購,表明我國企業正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我國企業不僅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更通過併購整合研發中心、銷售網絡和供應鏈體系,系統性培育品牌影響力和跨文化管理能力,真正實現從「產品輸出」到「標準輸出」的升級。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專業服務樞紐,應在知識產權運營、國際標準制定等領域深化與內地協作並提供支持,通過法律、會計、諮詢等專業服務助力內地企業規避海外運營風險。其「超級聯繫人」「超級增值人」定位能夠幫助內地企業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全球市場競爭力,必將為國家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亦將在服務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評論